怎么吃肉健康
第一、越小的動物越好
日常生活中的佳肉食當數蝦肉、魚肉、鵝肉、鴨肉、雞肉,其次才是羊肉、豬肉和牛肉。
鵝肉和鴨肉的化學結構很接近橄欖油,經常食用具有降低人體血內膽固醇的作用,對心臟保健很有好處。魚肉蛋白質吸收率很高,所以對中老年人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特別適合。
吃小魚或小蝦時特別要連頭帶尾吃,魚頭富含磷脂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而魚腹部豐富的魚油則是對身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
此外,和魚相比,蝦里的鈣和鎂的含量更加豐富,并且蝦中特有的蝦青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作用。
第二、顏色淺的肉類營養成分越好
肉食類以顏色的有無及深淺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色澤鮮紅或暗紅,比如豬肉、牛肉、羊肉等。第二類為肉色或嫩白色,如雞肉、鴨肉、鵝肉、兔肉及魚肉等。第三種為幾乎無色,主要是水生貝殼類動物肉,比如蛤肉、牡蠣與蟹肉等。
淺色和無色肉中的飽和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明顯低于紅肉。而恰恰是體積越小的動物肉質的顏色越淺,再次說明體積越小的動物往往越有營養,建議大家日常飲食中應向體積小的魚蝦貝殼類食物上傾斜。
第三、吃瘦肉每天別超過2兩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對各種動物肉的脂肪進行了測定,在《2002年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明,以100克重量為例,各種肉類的脂肪含量如下:兔肉為2.2克,馬肉為4.6克,牛肉為4.2克,而瘦豬肉為7.9克,若把瘦豬肉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主要的食物來源過量食用,也會增加發生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近,英國皇家研究院布比斯醫生經過分析研究表明:多吃瘦肉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甚于肥肉,因為瘦肉在烹制過程中,會自動產生一種致癌物質———雜環胺。動物實驗表明:雜環胺是一種損害基因的物質,會使體內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誘變。瘦肉中的雜環胺能被大腸直接吸收進入血液中,西方國家腸癌發病率高于其他國家腸癌發病率,這與他們常食瘦肉,尤其喜食大量紅色牛排有關。
總結:養生需要學會合理飲食,錯誤的飲食習慣不僅無法養生,還易導致很多的病癥,尤其是對于老年朋友來說,粗茶淡飯的養生方式并不能補充身體消耗,因此想要養生一定要規范自己的飲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