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在睡眠上面的,睡眠好對我們第二天的工作學習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時間久了,還會給我們身體帶來你意想不到的好處的哦。但是,你知道嗎,男女睡眠是不一樣的,那么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對于睡眠,我們一般關注的就是睡眠的質量和睡姿,很少人知道兩性睡眠其實也是有卻別的,就像女性睡眠質量一般比男性高,男性睡眠不足的危害比女性大,但是男性對于自己的睡眠質量還是非常滿意的。
在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男性和女性的生物鐘不同
睡眠充足是保持人體全面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家們如今越來越關心性別差異對于睡眠的影響,為諸如女性為何更容易失眠等問題尋求線索。一些研究者認為,睡眠模式的差異可能有助于解釋為何女性通常會比男性長壽。
匹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精神病學及臨床和轉化醫學教授丹尼爾·比斯(Daniel J. Buysse)表示,“女性的平均睡眠時間比男性長,女性整體來看要比男性健康,這兩者之間有可能是有關聯的。很多研究顯示,睡眠問題與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存在關聯。”
很多人都會和自己的愛人一起睡眠,不過一項研究顯示,當我們和別人一起睡眠的時候,中間醒來的次數明顯變多,進入深度睡眠的次數也變少了。但很多人都表示,和愛人一起睡眠的時候對自己的睡眠更加的滿意。
匹斯堡大學助理教授、主持研究兩性關系與睡眠課題的溫迪·特羅克賽爾 (Wendy M. Troxel)說,“當床上還有另外一個人存在時,客觀上是需要付出一些代價的,不過,我們從社交關系中獲得的安全感和穩定感可以彌補這些代價。”
男性和女性的生物鐘不同。今年6月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召開的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男性平均“晝夜周期”是24小時零11分鐘,比女性長6分鐘。雖然區區6分鐘看起來不起眼,但其影響卻有可能日復一日地累加起來。研究人員是通過測量核心體溫和褪黑激素水平來確定晝夜周期長度的。
這些研究實驗的對象是157位身體健康的人,經過調查發現,晝夜周期超過24小時,所以更加的傾向于每天晚睡晚起,也就是我們說的夜貓子人群的典型行為,而且這個實驗對象中,男性數量要多于女性。
相比之下,生物鐘時長不到24小時、因而更愿意早睡早起的實驗對象中,女性數量是男性的兩倍。此項研究報告的主筆、波士頓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藥理學副教授珍妮·達菲(Jeanne F. Duffy)稱,“這可能會導致在夜晚將結束時更難保持入睡,”是造成女性失眠的一個原因。
無論對男性還是女性而言,隨著時間推移,與24小時的自然周期不同步的生物鐘都有可能造成睡眠缺乏。生物鐘較短的人可能會希望在晚上增加光照,早上減少光線。夜貓子們則應該在睡覺前減弱光線,而在清晨增加亮度。試圖在周末補覺有可能只會進一步打亂自己的生物鐘。
根據全美睡眠基金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于2005年進行的全美睡眠調查所得出的結論,女性總體而言比男性睡眠時間更長,入睡也較快。這項調查涉及1,506人,其中大約 30%的女性稱她們工作日的睡眠至少有8個小時,而能達到8小時睡眠的男性比例只有22%。另一項針對健康年輕人睡眠狀況展開的小規模研究對16位男性和 15位女性(研究對象數量很少,但這對于睡眠研究而言并不罕見)在睡眠實驗室的睡眠狀況進行了連續3個晚上的追蹤,結果顯示,女性平均每晚的睡眠時間是7 小時43分鐘,比男性長19分鐘。女性入睡平均需要9.3分鐘,而男性需要23.2分鐘。這項研究結果于2005年發表在《國際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