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雖然可以明智,但是還是無法真正的開拓自己的視野。暑期是是個出游的好機會,那么我們在暑期出游應該要注意那些事項呢?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我們的朱宇清專家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水土不服攻略
防疾病
防腹瀉
在旅游的過程中有三成旅行者曾腹瀉。
腹瀉被醫生稱為旅游時常見的胃腸健康問題,約30%的旅游者會/曾發生腹瀉。
究其原因,旅行疲勞、精神緊張,飲食不當、氣候變化等導致機體抗病能力下降,人體容易受到某些腸道病菌感染。
在醫學上的專業術語叫“旅行者腹瀉”。
由大腸桿菌引起,主要表現為腹瀉、水樣便,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癥狀。
預防措施
我們應該少喝酒、少吃肉食。
專家建議,第一要務是注意飲水衛生、個人衛生,飲用經煮沸的開水或瓶裝水較為安全,飯前便后要洗手。
其次,我們要以清淡飲食為主,來減少腸胃的負擔,盡量少喝酒、少吃肉食。
第三,晚上睡覺使用空調時,應用毛巾被蓋好肚臍,防止受涼引起感冒、拉肚子。
此外,外出應避開雨天,如果淋了雨,好沖個熱水澡,去除寒氣,可防止感冒、腹瀉的發生。
護娃支招
重要是口服補液鹽。
旅行在外,食物潔凈度下降,偏偏“新、奇”食物多,孩子往往吃得多,拉肚子、食物過敏較常見。
專家指出,首先不建議讓孩子隨性隨意多吃旅行地的土特產食品,尤其是口味比較重或者刺激性比較大的,孩子腸胃功能較弱,容易受不了。
其次,建議家長出發前,為孩子準備些益生菌以及保護胃腸粘膜的蒙脫石散;第三,旅行中假如孩子腹瀉,重要是口服補液鹽,每包沖500毫升水,每拉一次肚子都要進行補液,以防脫水。
本期嘉賓介紹
朱宇清
女,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國際醫療部二病區主任,國際醫療部門診主任,內科學及急診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及中西醫結合試驗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朝陽區醫學鑒定委員會和全軍醫學鑒定委員會專家,世界急危重癥醫學雜志編委。學習工作經歷:1985-1990年就讀于河北醫科大學并獲得臨床醫學學士學位,1995-1998年就讀于首都醫科大學,獲得內科學碩士學位,2005-2006年在法國巴黎第六大學急診醫學專業學習并獲得急診醫學碩士學位。1990-2001年在北京同仁醫院急診科從事急診臨床工作,并于1997年起擔任急診科副主任,負責急診科的醫療和科研教學工作。2001-2009年在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先后擔任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主管過EICU和搶救區的醫療工作,并于1994年起擔任急診科副主任,負責科室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2009年以來擔任中日友好醫院國際醫療部二病區主任,負責二病區的全面工作。專業特長:從事急診臨床工作19年,熟練掌握內科各專科疾病急、危重期的救治原則,具有全面扎實的搶救技術水平和豐富的危重癥治療經驗,同時在老年多科病的綜合治療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先后管理重癥監護病房8年,熟練掌握循環支持監測、機械通氣治療與監測、營養支持等危重癥治療監測技術,在急性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膿毒癥,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癥救治上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曾承擔和參與了臨床科研課題研究4項,目前在首發基金資助的一項關于膿毒癥的綜合救治聯合攻關課題中擔任子課題負責人。培養、指導碩士研究生6人,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醫學論文20余篇,參與編寫醫學著作3部。從事急診醫學工作14年,具有以下專業特長:急危重癥搶救、監護,機械通氣治療,急慢性心衰的診斷治療等。承擔并參與了“預處置在心肺復蘇中的作用、重癥細菌感染、服毒自殺患者的人格心理特征分析、SARS一線工作著心理危機調查分析等”科研課題的研究,撰寫了30余篇醫學論文,其中近20篇在國家級雜志公開發表。2003年參與了“急診診療常規”一書的撰寫,目前已公開發行。承擔北京醫科大學和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教學工作。撰寫了30余篇醫學論文,其中近20篇在國家級雜志公開發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