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對人體的傷害是比較大的,但是很多人對于痛風的發病原因并不是非常了解,痛風是一種世界流行的代謝病,可發生于不同國家及不同種族人群。
其患病率與遺傳、性別、年齡、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經濟發展程度、治療藥物、其他疾病、采取的診斷標準等諸多因素有關。
種族與地區
痛風的發病率因種族和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歐美國家痛風的發病率較高,約占總人口數的0.13%-0.37%,年發病率約為0.20%-0.3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痛風在東方民族患病率很低。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飛速發展,蛋白質類食品成倍增加,如今痛風已成為日本的常見病。
我國臺灣地區也是如此,據資料報道,臺灣農村痛風的發病率為0.16%o,城市及周邊地區痛風的發病率為O.67%o。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家族遺傳
痛風是一種遺傳缺陷性疾病,具有遺傳傾向。目前認為痛風的遺傳方式一般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或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部分為X連鎖遺傳。
原發性痛風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約10%-25%有痛風陽性家族史。
痛風患者的近親中約有5%-25%有高尿酸血癥,另有不到1%患者為酶缺陷所致。對于家族中有痛風史的人,患痛風的可能性大于其他人。
體形
痛風常被稱為“富貴病嚴,好發于40歲以上的較為肥胖的中年男性,尤其是不愛運動、進食肉類蛋白質較多、營養過剩的人。
且常并發高血脂(高甘油三酯)、高血壓病等。因此就痛風的發病來說,肥胖的人高于瘦人,營養過剩高于營養一般的人,中老年人高于年輕人。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1988年畢業于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學位,后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長期從事多種風濕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
目前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全國青年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骨關節與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中國老年學會骨質疏松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
另外還擔任國家863計劃審評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專家,北京市及西城區勞動鑒定專家。
張學武教授自1988年7月以來,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長期從事多種風濕病的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獨立完成了多次疑難和危重病例的診治和搶救。
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類風濕關節炎及痛風關節炎等疾病的臨床和發病機理有深入研究。
多年來對工作一絲不茍,對患者熱情周到,每年都能夠帶領住院醫生及進修醫生出色完成任務。
無論在科室還是在外地講學或在國外工作期間均受到同行好評。在擔負繁重臨床工作的同時,張學武教授間斷在實驗室從事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狼瘡性腎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相關的實驗研究,獨立指導研究生或配合科主任出色完成多項國家自然基金、部委基金等項目的申報、落實等工作。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文章,部分科研成果在各種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