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胎兒心臟發育畸形的病因
引起胎兒心臟發育畸形的原因,目前認為可能是多方面的,近年的研究提示胎兒周圍環境、母體情況與遺傳基因等的變化是主要的因素。
1、胎兒周圍環境及母體的因素
以子宮內病毒感染為重要,母親在妊娠初3個月內患風疹其所生嬰兒先天性心臟血管病的患病率較高,這是由于胎兒心臟大血管發育在妊娠第2、3個月中形成,此時子宮內的病毒感染足以影響到胎兒心臟發育,發生的畸形以動脈導管未閉與肺動脈瓣或肺動脈狹窄多見。
子宮內柯薩奇病毒感染亦可引起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其他如羊膜的病變、胎兒受壓、妊娠早期先兆流產、母體營養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鈣、放射線和細胞毒藥物在妊娠早期的應用等,都有使胎兒發生先天性心臟血管病的可能。
2、早產
早產兒患室間隔缺損和動脈導管未閉者較多,前者與室間隔在出生前無足夠時間完成發育有關,后者與早產兒的血管收縮反應在出生后還不夠強而動脈導管未能收縮閉合有關。
3、高原環境
高原地區動脈導管未閉和房間隔缺損較多。我國青海高原地區兒童患先天性心血管病者達8.8‰~13.7‰,遠較平原地區高,高原氧分壓低是主要因素。
4、遺傳因素
在一個家庭中,有兄弟姐妹同時患先天性心臟血管病和父母與子女同時患先天性心臟血管病的事例,前者在先天性心臟血管病患者中占1.7‰~3.4‰,后者占0~0.35‰,而且有時所患先天性心臟血管病的類別可以相同: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的遺傳性疾病,常同時有心臟血管畸形,這說明先天性心臟血管病有遺傳因素的存在。
遺傳學研究顯示約6%的先天性心臟血管病患者有染色體的畸形和單個基因的突變,并認為多數先天性心臟血管病是上述基因和染色體的變化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5、其他因素
高齡的母親生出患法洛四聯癥嬰兒的幾率較大。有些先天性心臟血管病有顯著的男女性別間發病差別。
本期嘉賓介紹
男,主任醫師,現任首都兒科研究所所長,從事小兒心臟外科工作十余年。1995年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心臟外科進修一年,并在美國猶他州LDS醫院、英國倫敦Royal Brompton醫院及牛津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訪問學習。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科教,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