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讓人對健康食物失去食欲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澳大利亞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垃圾食品不僅使小鼠發胖,還會抑制它們對健康飲食的欲望。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能幫助解釋對不健康食品的過度消耗,將怎樣改變人的行為、削弱人們的自我控制能力、導致暴飲暴食和肥胖。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瑪格麗特·莫里斯教授說道:“這一發現有趣的地方是,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人類身上,吃垃圾食品可能會改變我們對食物獎賞有關的反應信號。”這就好比你午餐時剛吃完冰淇淋,但當你經過甜品店時,你還是會不由自主再買一點。
在試驗中,研究小組教會雄性老鼠兩組不同的聲音信號,以辨別兩種糖水(櫻桃和葡萄)的味道。結果發現,攝入健康飲食長大的老鼠拒絕回應關于糖水味道的信號,盡管這種味道是它們近一段時間喜愛的。這種在動物中廣泛存在的天然機制,能幫助防止暴飲暴食,養成健康而均衡的飲食習慣。
但在食用自助餐廳的食物兩周后,包括派、餃子、餅干和蛋糕,小鼠們多消耗了150%的卡路里,體重隨之增加了10%。同時,它們的行為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們在食物的選擇上變得漠不關心,不再避免那些關于糖水味道的聲音誘惑。據研究小組推斷,這表明它們已經失去了對健康食品的自然偏好。
吃垃圾食品會導致小鼠部分大腦獎賞系統的持久變化,包括眼窩前額皮質——大腦中負責決策的區域。研究團隊指出,這一發現可能影響人們限制某些食物攝入量的能力,因為所有哺乳動物的腦獎賞系統都相似。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球至少有超過10%的成年人肥胖。而肥胖是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癥等諸多慢性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論文的主要作者艾米·瑞切特博士說道:“隨著全球肥胖問題加劇,鋪天蓋地的廣告可能對超重的人產生更大的影響,使得他們難以抗拒不健康零食的魅力。”
研究結果后發表在《心理學前沿》雜志上。
研究稱垃圾食品會讓味覺喪失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稱,高脂飲食會導致味覺喪失。這是研究人員首次證明垃圾食品和嗅覺喪失緊密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神經科學雜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