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補原則
從立冬開始。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以增加肌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立冬時節的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季在飲食養生方面,中醫學認為應少食咸,多吃點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咸,心主苦。從祖國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咸勝苦、腎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抗御過亢的腎水。正如《四時調攝箋》里所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
立冬養生 從“睡懶覺”開始
每年公歷11月7日至8日之間,即太陽位于黃經225°時為立冬節氣。長春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裴智梅教授介紹說,立冬是冬季的開始,冬在五臟應腎,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因此,立冬之后,養生應以“養藏”為原則。
多吃醋 防心血管病
初冬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飲食中適當多吃些醋,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盡量不吃寒涼的食物,避免消耗能量。
此時冬棗大量上市,它的脆、甜得到大家的喜愛。冬棗的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但冬棗應在飯后吃,且一次不要超過6個,否則易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
立冬吃冬瓜有利于防治高血壓、高血脂,助身體降低膽固醇,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用冬瓜做湯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冬季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加熱量的產生,調節新陳代謝的機能,增強大腦皮層興奮和體溫調節。但由于冬季天氣寒冷,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煉前的熱身活動非常重要。
運動時應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但不要穿著過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為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劇烈運動;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應選日照充足的時間段外出鍛煉,,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誘發舊疾。
睡懶覺 利陽氣生發
俗語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裴智梅教授介紹說,立冬過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養生,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早晨好等太陽升起后再起床,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人體陽氣的生發,使頭腦更清醒、靈敏,早睡晚起更適合老年人。
冬季陰氣日盛而至極,陽氣微極而復萌。尤其是冬季光照時間短,易讓人產生抑郁情緒,所以在陽光充足的午后,應到室外曬太陽。在冬季要順應自然的變化,精神情志要安靜自如,恬淡無求,使神氣內收。
由于冬季木枯草衰、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抑郁不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好方法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練書法、字畫、欣賞音樂、訪親會友等,這樣可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向往。
結語:養生專家說,養生要分季節,而季節中每個節氣的養生方法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真的關注養生的人一定會知道不同季節該如何養生。立冬了天氣變冷了,這時候我們的養生方法也有所不一樣了,希望大家都能夠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