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幫助兒童確立方位感和培養其整體意識。兒童在跳繩過程中,有時是單人跳,有時是雙人跳,有時是多人數,這有利于兒童形成準確的方位感。兒童在跳繩活動中,能夠自覺地形成組織紀律性,可以培養其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主義觀念。
二、跳繩對活躍腦神經很有作用
人在跳繩時,身體以下肢彈跳和后蹬動作為主,手臂擺動,腰隨上下肢的活動而扭動,腹部肌群配合提腿。
跳繩時呼吸加深,手握繩頭不斷地甩動又會刺激拇指的穴位,對腦下垂體產生作用,進而增加腦細胞的活動,提高思維能力。幼兒的腦細胞正處在發育階段,只要科學地掌握孩子跳繩的活動量,就可以促進幼兒大腦的發展。
三、跳繩是一項全身性的活動,可促進幼兒的協調性
腳是人體之根,有6條經脈及眾多穴位在這里交錯匯集。跳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人精神舒適,行走有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起通經活絡、健腦的作用。
基于上述情況,家長不妨為孩子購買跳繩,并教孩子學會跳繩,對6~7歲的兒童來說,學會跳繩已經不是很困難的事了,因為這一時期孩子動作的協調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
跳繩的技巧
初教孩子跳繩可跳得慢一些,根據孩子的身體狀況及呼吸情況靈活掌握,可以跳一會兒休息一會兒,每次堅持5分鐘左右,以后逐漸增加活動量。好是父母每天早起帶孩子到戶外跳繩,這對孩子的智力和體力都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學習跳繩呢?
1、跳法
雙腳齊跳有彈回動作,每跳過一次繩子,雙腳再一齊在地上墊一下。
雙腳齊跳無彈回動作,即連續不斷的跳過繩子。
單腳跳就是兩只腳輪流跳,很像跑步的動作。
2、跳躍的速度
慢速度的可以是平均每分鐘跳60~70次。較快速度的可以是平均每分鐘140~160次。
3、跳繩的步驟
第一階段:學習操縱繩子
首先測量繩子的長度,將繩子雙折,其長度要從腋下到達地面,才算標準。然后雙手放身側成垂直狀,就是手肘與手臂成直角。先把兩上繩頭都握在右手里,開始揮動,一圈又一圈的繞轉,直到右手能活動自如,再換左手,做同樣的動作。
第二階段:跳動要跟得上繩子的節拍
再一次的如第一階段的動作轉繩子,但是要聽清楚繩子碰到地面的聲音,把每一次聲音連接起來,就變成節拍了。現在要使繩子轉,并且雙腳也一起跳動,一直練習到雙腳的跳動能跟上繩子的轉動,使手腳能同速進行。
這個運動是促進眼、手、腿三部份肌肉的協調,如果你開始的動作都正確了,那么你以后跳繩的姿勢就會合乎標準。剛開始總是不太能得心應手,不要在意,只要有恒心,必能跳得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