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兒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燥,堅硬,有排便困難和肛門疼痛,有時糞便擦傷腸黏膜或肛門引起出血,而大便表面可帶有少量血或黏液;
2、 自覺腹脹及下腹部隱痛,腸鳴及排氣多,長期便秘可繼發痔瘡或直腸脫垂,也就是脫肛。
3、因糞便停留于腸道內過久還可反射性地引起全身癥狀,比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乏力,頭暈,頭痛,食欲不振,長期攝食不足,可發生營養不良,進一步加重便秘,形成惡性循環。
4、若糞便在直腸停留過久可使局部發生炎癥,有下墜感,有時便秘患兒常有便意卻不能排凈,使便次增多,嚴重便秘,大便在局部嵌塞,可在干糞的周圍不自覺地流出腸分泌液,酷似大便失禁,便秘是引起腸絞痛的常見原因。
1、孩子上火
很多孩子都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孩子,如果母親不注意飲食,攝入過多燥熱食物,導致母乳“火氣”太旺,就會引起孩子上火、尿黃、眼屎多、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系密切。如果攝入大量蛋白質卻缺乏碳水化合物,孩子腸道內的大便就會偏堿性、干燥。如果鈣攝入過多,孩子的腸道不能有效消化吸收鈣質,糞便會增多,但容易板結,引起便秘。同樣,蔬菜水果攝入過少,導致膳食纖維不足,也會影響腸道蠕動,導致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嬰幼兒的腸道發育本來就不完善,腸道內益生菌不足,導致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吸收營養,如果家長不提前預防或及時調理,很多都會出現反復便秘或腹瀉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的父母,可以給孩子補充媽咪愛益生菌,增強抵抗力和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
4、排便習慣不好
嬰幼兒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秘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秘的常見原因。
5、家長處理方式不當
孩子便秘其實跟家長對孩子腸道的護理也有很大關系。上面也有提到,嬰幼兒腸道弱,本身就容易便秘或腹瀉,如果家長處理不當,反復給孩子使用瀉劑、開塞露甚至灌腸,擾亂腸胃收縮、蠕動,導致腸胃功能失常,引起便秘。
結語:兒童出現便秘情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避免孩子出現腸胃炎癥的情況。給孩子做一些食療方,可有效的幫助緩解便秘的情況。若是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缺少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會導致兒童出現便秘的情況,所以日常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