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智力開發的階段之一:0-2個月
在0-2個月階段的寶寶此時對味覺、聽覺、觸覺以及視覺的外界刺激都有了反應,所以在俯臥時能夠自己抬頭,眼睛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還易被顏色鮮艷的物體吸引,因此家長不妨將軟球或柔軟的玩具放在寶寶小床的一側,把玩具推到寶寶的手邊,待他用手推開玩具時,再將玩具推到他的腳附近,讓他用腳去蹬玩具,目的主要是訓練寶寶的手和腳的靈活能力。
寶寶智力開發的階段之二:3-7個月
在3-7個月階段的寶寶正處于一個由視覺引導知覺探索的時期,所以能夠積極活躍地探索身邊的事情,此時媽媽不妨和寶寶玩一個藏貓貓的游戲,以訓練寶寶的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他的邏輯思維能力。
寶寶智力開發的階段之三:8-13個月
在8-13個月階段的寶寶孩子的感知能力開始變得靈敏,故開始喜歡模仿,此時家長就可以跟他玩一個叫拍拍手的游戲,教他模仿,從而訓練寶寶理解語言與模仿的能力。
寶寶智力開發的階段之四:14-18個月
在14-18個月階段的寶寶開始產生抽象思維,因為在1-1.5歲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更精準地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因此能配合父母的引導進行互動,此時適合的小游戲便是音樂呼啦圈,即家長跟寶寶雙手相握形成一個圓圈,當音樂開始時,家長便帶寶寶按順時針方向踏步走,一旦音樂停止,便引導寶寶停下來,在做2-3次后,便讓寶寶自己嘗試。
寶寶智力開發的階段之五:21個月以后
在21個月以后的寶寶能夠自己掌握符號關系,比如語言理解、語言邏輯等,此時家長就可以給寶寶講一些簡單的圖畫故事,然后再讓寶寶重復講給家長聽,期間家長可結合圖畫,重復一些重點的語言、動作描述等,若寶寶講得與圖書不一致時,不要急著去糾正,這樣子做不僅能幫寶寶開發智力,配合寶寶的發展階段,還能適時給予刺激,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用筷子有助于寶寶智力發育。美國的一位家庭醫生近把使用筷子作為孩子必須學會的21種技能之一,而日本很早之前就把8月4日定為筷子節。由此可見,作為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代表的筷子,在國外也倍受青睞。
使用筷子不僅能幫助孩子提高協調性和精細動作能力,還可以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食物。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也是牽動著肩、肘、手腕、手指間等各部位的30多個大小關節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處的50多條肌肉的運動,尤其做事以右手為主的人更是如此。
管理和支配手的神經中樞,在大腦皮層所占的區域為廣泛,尤其是大拇指。這些手部關節和肌肉只有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指令下,才能完成用筷子夾取食物的動作。反過來,這些關節和肌肉夾取食物的動作,又刺激了腦細胞,有助于兒童大腦的發育。三歲以后,正是兒童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這時候學習使用筷子,既可練習手指的各種動作,又可促進大腦發育,從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巧,是訓練手腦并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這時的孩子也不滿足用小勺進餐,喜歡模仿大人吃飯的動作,有用筷子的要求,家長正好因勢利導,讓孩子學用筷子進餐。
結語:不管是什么樣的智力開發的方法,都要根據寶寶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有些家長們盲目的追求寶寶的智力開發,所以家長們平時要多多了解這些兒童保健常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