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經常嘔吐的小寶寶大多是胃食道返流
可以為小寶寶選擇頭高腳低的側臥位睡眠姿勢,讓小寶寶的頭部抬高15度左右為佳,這樣對胃食管返流患兒可取頭側俯臥位,每次20分鐘,每日2—4次。但是俯臥期間一定有專人護理,防止呼吸暫停,這樣可降低返流頻率,減少嘔吐次數,防止嘔吐物誤吸,避免吸入性肺炎及窒息的發生。
3、再發性嘔吐和神經性嘔吐
爸爸媽媽們應該要加強小寶寶的體育鍛煉,增強他們的體質,保持生活規律的規律性,不要暴飲暴食,盡量保持身心安靜,進食時不要過于勉強。此外,一定不要給患兒增加任何壓力,否則會加重嘔 吐。患兒應合理安排生活,包括飲食制度,加強體育鍛煉和增加生理睡眠時間。周圍人不要過分注意小寶寶的嘔吐癥狀,應避免在小寶寶面前表現得緊張和顧慮,以提高 其治療的信心。同時保持環境清潔,患兒嘔吐物及時處理,污染的衣服、床單、被子及時更換,以免繼續刺激患兒。
4、對于容易嘔吐的小寶寶尤其是感冒后或者咳嗽后嘔吐的
爸爸媽媽們應該在平時加強小寶寶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頻率用來提高孩子的機體免疫力,也可以服用牛初乳、轉移因子以預防感冒,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過飽;食物一定要新鮮衛生;不要給患兒吃過于辛辣、熏烤和肥膩的食物。
5、小兒服藥時也容易引起嘔吐者
在給小寶寶喂藥液時,需注意藥液不可以過熱,過冷;小寶寶難喂嘔吐是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的食道、胃和腸管的逆蠕動,同時伴腹肌和膈肌的強烈痙攣收縮,迫使食管和胃腸道內容物從口中涌出的一種癥狀。
新生兒氣胸重護理
氣體進入胸膜腔,造成積氣狀態,稱為氣胸。可以自發地發生,也可由于疾病、外傷、手術或診斷及治療性操作不當等引起。新生兒氣胸是新生兒科急癥之一,氣胸表現為呼吸困難、面色異常,如果不能及時的做出診斷和治療,將直接威脅寶寶生命。若新生兒出現氣胸癥狀,正確護理是首要。
新生兒出生一天之內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出現呼吸急促、呻吟或面色異常問題及時進行檢查并處理。氣胸患兒護理期間要做好保暖、鎮靜工作,并監測寶寶心率、呼吸、血壓等是否正常,如異常應做好搶救工作。
為了能夠確認診斷,同時為了能夠對閉合性氣胸進行抽氣治療,有些氣胸患兒需要進行胸腔穿刺。此時要做好穿刺的準備工作,準備好麻醉藥品和穿刺包,同時胸腔穿刺時配合醫生做好抽氣工作,保證各管道緊密連接。
當新生兒確診為氣胸后,要及時尋求醫生幫助,按照醫生的指示給寶寶進行面罩或頭罩吸氧,保證吸氧的濕度和溫度。同時做好合理喂養,保證營養供給,對于吸吮及吞咽困難的新生兒采用鼻飼喂養,并及時更換衣物保持身體清潔。
氣胸新生兒一般應采用頭罩或面罩吸氧,如果需要使用機械輔助通氣則應選擇正確的通氣模式,應選用壓力調節容量控制模式調節氧氣濃度和頻率,從而維持寶寶需要的每分鐘的通氣量。同時要注意檢測動脈血氣,定時清理寶寶呼吸道中痰液,保持新生兒呼吸通暢。
新生兒缺氧的后果及護理
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后1分鐘及5分鐘,由醫生分別進行兩次Apgar評分。正常新生兒為滿分10分,評分越低,說明寶寶在出生之前缺氧窒息越嚴重。
如:7分以上為輕度缺氧,往往不影響預后;4-6分為中度窒息,經積極處理常可在短時間內恢復;少于4分時,呈重度缺氧窒息、呼吸抑制之表現。此時,必須由醫生進行緊急搶救復蘇,才有好轉的可能,否則新生兒很難存活。
雖經急救復蘇,但出生10分鐘后仍評分很低,尚未建立正常有效呼吸的新生兒,即使幸存下來,由于長時間缺氧,大腦細胞受損,日后可出現智力低下或運動障礙等后遺癥。患兒抵抗力低下,還容易出現吸入性肺炎、新生兒硬腫癥、低血鈣、低血糖、新生兒顱內出血及周身感染等疾病。
所以對出生評分較低,但經搶救恢復正常的新生兒,護理要特別精心。
一、首先要保持安靜的室內環境,更不要經常抱動或移動寶寶。
二、要注意保暖,過熱容易使寶寶水分丟失,出現脫水熱;過冷出現體溫不升或新生兒硬腫癥。冬天里寶寶居室理想溫度應在18-22度。如無條件可用熱水袋放在新生兒襁褓周圍,水溫40-60度,1-2小時換水一次,使寶寶體溫維持在36-37度之間。還要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
三、要仔細喂養,也可用1:1、2:1至3:1的牛奶與水的比例,加5%糖水的牛奶喂養寶寶,并逐漸增加牛奶的比例,以少量多次為主,不宜一次喂得太飽,以防嘔吐、誤吸,發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的危險。喂牛奶的寶寶要及時補充鈣劑及魚肝油。
四、要防止感染,新生兒所在的房間人員流動要少,有傳染病、皮膚感染或正患感冒的親屬應盡量避免與寶寶接觸。同時要加強臍部、臀部及口腔的護理,從而保證寶寶的健康成長。
結語:新生兒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這時,新手爸爸媽媽就要學習很多關于照顧新生兒的知識,以防給新生兒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以上是小編總結的關于護理新生兒的知識,爸爸媽媽們,你們都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