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腺瘤多單發,有蒂,癌變率約10%。若合并膽囊結石則癌變的危險性增加。
有研究發現,直徑小于12mm者,多為良性腺瘤;直徑大于12mm者,多為惡性病變。
所有原位癌和19%的浸潤癌有腺瘤成分,從而認為腺瘤有癌變的可能。
Yamagiwa及Tomiyama研究1000例膽囊的組織學檢查,不含膽石者有4%腸化生現象,含有膽石病例,腸化生者占30.6%,發育異常者69.8%,膽囊癌占61.1%。36例膽囊癌的組織中,發育異常與腺瘤分別為22.2%與8.3%。所以認為腸化生到發育異常到膽囊癌,可能有發病順序的意義。
膽囊腺肌增生癥,以往認為膽囊腺肌增生癥無惡變可能,但近年陸續有膽囊腺肌增生癥患者發生膽囊癌的報道,目前已被確認為膽囊癌的癌前病變。
3、膽胰管合流異常與膽囊癌發病的關系 Kinoshita及Nagata研究,膽胰管匯合共同通道超過15mm,出現胰膽反流,稱為膽胰合流異常。
許多作者指出膽胰管不正常的匯合,使膽囊癌的發病率上升。
胰膽管匯合部畸形時,胰液長期反流使膽囊黏膜不斷破壞,反復再生,在此過程中可能發生癌變。
有報道,ERCP檢查發現膽囊癌患者中,有16%合并胰-膽管匯合部畸形。Kimura等報告96例膽囊癌經造影證實65例膽胰管合流異常,同時觀察65例膽胰合流異常者,16.7%合并膽囊癌,對照組641例膽胰管匯合正常者,膽囊癌發生率為8%。
另一組報告膽胰管合流異常者,膽囊癌發生率為25%,正常匯合組635例,膽囊癌發病率為1.9%。
4、其他因素,此外,Ritchie等報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往往伴發膽囊癌。Mirizzi綜合征患者膽囊癌的發生率增加,亦可能為病因之一。有報告膽囊癌發病與膽囊管異常或先天性膽管擴張有關。
三、膽囊癌應如何預防
由于本病早期診斷不易,故預后差。術后5年存活率為0%~7%,偶有超過10%的報告。80%患者于診斷后1年內死亡。
1992年,Heason收集了3038例膽囊癌的資料,發現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人種、地理環境和飲食均與膽囊癌的發病相關。
膽囊癌的發病年齡分布在40~60歲,女性患者比較多;肥胖也是膽石癥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油膩食物、單糖和雙糖的攝入量過多會增加膽囊癌的危險哦,大家可要注意了。
這些研究結果對膽囊癌的預防有指導意義。
對中年以上,尤其是女性患者的慢性萎縮性膽囊炎、慢性鈣化性膽囊炎、膽囊結石久治不愈,膽囊腺瘤樣息肉,尤其是息肉>10mm、寬基者,息肉合并結石、炎癥者,應盡早行膽囊切除。
鑒于膽囊良性疾病與膽囊癌的關系,一般認為應對膽囊癌高危人群采取預防措施。
①40歲以上癥狀明顯的膽囊炎、膽囊結石,特別是結石直徑大于3cm、膽囊壁明顯增厚萎縮,或“瓷化”者,應切除膽囊;
②曾因急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壞死而行膽囊造瘺者,若無禁忌,應爭取早期切除膽囊;
③膽囊良性腫瘤如腺瘤、腺肌瘤應定期檢查或及時切除膽囊;
④對于有膽囊管畸形、胰膽管匯合異常、先天性膽管擴展、長期潰瘍性結腸炎以及長期接觸化學致癌物者,應定期觀察膽囊的改變;
⑤對每一例的切除膽囊,關腹前都應該剖開檢查,必要時作冷凍切片檢查,及時發現早期膽囊癌。
總結:經過上述的講解,現在大家知道了膽囊癌應如何預防,也知道了它是否傳染,小編叮囑大家,患者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保持很好的心態,這樣對病情有好處哦,如果您還想了解膽囊癌,請閱讀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