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旅游風俗
每一個城市旅游除了看它美麗的風景以外,還要了解到當地的風土人情,當地的習俗是一個什么養的。在這里,重慶樂游旅游網為大家講一下重慶當地的風俗習慣。希望對大家來重慶旅游有所幫助。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它就是重慶巴南區依山傍水東泉鎮;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東泉河讓失明的母親恢復視力,重新看清世界;有一處美麗風景,勤勞樸實的人們在春光下裸浴,享受著東泉溫柔的撫摸。
據當地人說,東泉露天裸裕可追溯到明代時期。據說,有一位十分孝順的兒子,為治好母親的眼病,每天背著失明的母親到東泉河邊洗澡。終于使母親的眼睛恢復了光明。故事傳開后,人們爭先恐后到東泉河沐浴,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偶爾見之也就習以為常了。延續至今成了當地人一民間傳統習俗,每逢一四七人們趕集或送公糧后,都在此裸浴后才回家。
隨著世俗觀念的改變和思想進化,凡來此旅游或者聽說過的人們也想感受一下裸浴的滋味。據當地旅游開發部門的人士介紹,目前城里人來此地旅游的日漸增多。據了解白天裸浴多數為少年、中老年人;傍晚姑娘們才到河邊沐浴。
重慶是一個地處中國西部的多民族直轄市。全市現有49個少數民族成份,在175萬少數民族人口中,土家族達113萬人,苗族有 萬人,主要分布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和黔江、酉陽、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及萬盛區、綦江縣等地。
1、土家族、苗族風情在中國西南部重慶東南的大山中,穿行著兩條清幽的河流——烏江、酉水河,她宛如閃亮的玉帶鑲嵌在這塊熱土地上,也就是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聚居著勤勞純樸的土家兒女。土家族是中國古代巴人的后裔,由于大山阻隔,這里不象別的民族那樣保留原始,她已經于漢族融合,但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土家風俗。他們奉祭白虎、住吊腳樓、喝油茶湯,唱土家山歌、跳擺手舞,哭嫁、跳喪等。
2、土家哭嫁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新娘對家中每位親人要唱一首,來一位親朋又唱一首;遇上陌生人來要唱,每做一件事也要唱。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哭嫁,源于婦女婚姻之不自由。
3、趕年土家族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是年節;節日中富民族特色的歌舞,是"舍巴日"。舍巴日"舍巴",意為"擺手";"日",即"做"。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它是土家族祭祀祈禱的一種活動,一般在年節舉行,并發展為祭祀、祈禱、歌舞、社交、體育競賽、物資交流等綜合性的民俗活動。"擺手"有大小之分。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的叫"大擺手"。"大擺手"規模大、套數多、時間長,歷時七、八天,與集市貿易、文藝體育活動一起,在"擺手堂"前舉行。"擺手堂",在土王祠。"小擺手"規模小,套數少,一般是一至三天,多在本氏族祠堂舉行。
4、跳喪與"哭嫁"不同,土家人的喪事卻辦得十分熱鬧。"熱熱鬧鬧送亡人,歡歡喜喜辦喪事",充分表現了土家人豁達的生死觀。土家人跳喪,一為死者歌功頌德,二為安慰死者家屬,誰都把"跳喪"當做情誼的象征,說:"把不起耙把送不起情,跳一夜喪鼓送人情"。"跳喪"與巴人樂舞有著淵源關系。
《夔府圖經》載:"巴人尚武,擊鼓跳歌以興哀。父母初喪,鼙鼓以道哀,其歌必狂,其眾必跳。"《巴東縣志》卷二十曰:"喪葬,歿之夕,其家具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呼達旦,或一夕至三夕,至十余夕不等。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重慶旅游的知識,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于重慶也是有了一些的了解了,看完之后,大家是不是更加喜歡重慶了呢,如果喜歡那就在自己休閑的時候一定要到重啟過走走看看哦,去品嘗一下正宗的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