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血脂異常干預
倡導腦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進行血脂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是首要控制指標。LDL-C目標值:極高危<1.8mmol/L(70mg/dl),高危<2.6mmol/L(100mg/dl),低/中危<3.4mmol/L(130mg/dl)。
生活方式干預是降脂治療的基礎。生活方式干預效果不理想的應進行藥物干預,治療后應定期隨訪,監測療效與不良反應,確保長期維持血脂達標。
4.心房顫動篩查治療
心房顫動可增加卒中風險。可采用多種手段(心電模式及非心電模式)加大心房顫動篩查力度,提高心房顫動檢出率。推薦應用CHA2DS2-VASc評分及HAS-BLED評分,分別評估心房顫動患者的卒中風險及抗凝治療的出血風險,基于評估結果進行抗凝等治療。
5.不健康生活方式干預
(1)體重管理:通過平衡膳食、總量控制、科學運動、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超重和肥胖發生,體質指數(BodyMassIndex,BMI)應保持在18.5~23.9kg/m2。超重和肥胖患者應制定合理減重目標,每周體重減少不超過0.5kg,6個月內減少體重的5%~10%。
(2)戒煙限酒:吸煙者盡早戒煙,不吸煙者避免被動吸煙。飲酒者減少酒精攝入量或戒酒,不酗酒。
(3)合理膳食:膳食種類應多樣化,能量和營養攝入應合理,增加全谷、雜豆、薯類、水果、新鮮蔬菜和奶制品等的攝入。限制鈉鹽攝入(每人每日食鹽攝入量≤5g),增加富含鉀的食物攝入。減少糖的攝入量,不喝、少喝含糖飲料。控制能量攝入,吃動平衡,維持健康體重。
(4)適量運動:保持規律、充足的身體活動,減少連續靜坐時間。有氧運動為主,結合多種形式的抗阻訓練,輔以呼吸訓練與柔韌性訓練。適度量力,循序漸進,避免突然大幅度增加運動強度、時間、頻率或類型。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開始體育鍛煉或增加運動強度前,應進行運動風險評估,由專業人員制訂個體化運動方案。
(5)心理平衡:通過積極的心理調適和壓力管理,保持心理健康。
(二)腦血管病二級預防策略
1.腦出血的二級預防
導致腦出血復發風險的因素包括高血壓、抗凝藥物使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吸煙、過量飲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其中高血壓是腦出血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也是腦出血復發的重要危險因素,所有腦出血患者均應密切監測血壓,嚴格控制血壓波動,長期血壓控制目標值<130/80mmHg。
2.缺血性卒中和TIA的二級預防
(1)病因診斷及危險分層
通過頭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血管評估和心臟檢查等手段,進行病因分型以幫助制定個體化二級預防方案。
危險分層評估有助于確定患者復發風險水平,并制定相應預防措施。對于TIA患者,常用ABCD2評分(包括年齡、血壓、臨床特征、癥狀持續時間和糖尿病)預測短期內卒中發生的風險;對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是快速評估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判斷預后及指導選擇治療措施的常用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