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容易掩蓋病情
部分疾病會導致疼痛出現,服用止痛藥之后,疼痛的癥狀會緩解,但是只能緩解表面癥狀,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疾病,還會導致病情被掩蓋,如果錯過治療的時間,還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療的難度。
3、損傷胃黏膜
如果長期在空腹狀態下服用止痛藥,還有可能導致消化不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嚴重時還有可能導致胃黏膜的損傷,造成胃出血。
4、容易產生依賴
如果長期用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可能對藥物產生依賴性,還有可能導致身體對于止痛藥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從而導致藥效減輕。
5、損傷肝臟
藥物進入身體之后,都需要通過肝臟來分解,經常吃藥也會增加肝臟的負擔,造成肝臟損傷,還有可能導致藥物性肝炎。
結語:止痛藥并不知道我們的身體哪里疼痛,只是在進入血液之后,到達全身,然后對疼痛產生作用。止痛藥也不建議超劑量服用,以免體內的乙酰氨基酚含量超標,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此外,不建議經常服用止痛藥來止痛,如果身體出現疼痛癥狀,可以先去醫院檢查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對因治療,從根本上降低疼痛出現的幾率。
本篇文章版權歸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