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眾養生,還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礎上:認為吃的健康一點,運動合理一點,就能夠健康一點生活質量也就隨之提高一點但還沒有人提出活的長久一點,活的自在一點的觀念而道家的很多東西,都揭示了長壽的秘密人的生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謂限度,是指自然壽命可以活到的年齡,中醫學稱之為天年。
那么,究竟人應該活到多少歲數呢?黃帝內經認為是一百歲,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禮記稱百歲為期頤,尚書又提出一曰壽,百二十歲也,即活到120歲,才能叫做活到了應該活到的歲數。
大哲學家王充提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晉代養生家嵇康認為,上壽可達百二十,古今所同。
據上所述,人的壽命應該是100-120歲左右但社會的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的人達不到自然壽命的為什么不能享盡天年?根本原因是做不到天人合一,做不到順應自然。
四季如何養生
首先是春季養生
一、精神養生:踏青問柳,登山賞花。
二、起居調養:夜臥早起;衣著宜“下厚上薄”
三、飲食調養:《素問·藏氣法時論》中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泄之”。
四、運動調養:春季萬物復蘇,不宜劇烈運動,可練習太極等。
五、防病保健:傳染病多有發生、流行 。所以一要講衛生,除害蟲,消滅傳染源。二要多開窗透氣,使室內空氣流通。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防御能力。
夏季養生
從小暑到立秋,人稱“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高,陽氣盛的時節。對于一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痹證等陽虛證,這個時節是佳的防治時機。
秋季養生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干燥的癥狀,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所以要非常注意。
冬季養生
一、精神調養:精神安靜,秘而不宣
二、起居調養:“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藏于精者,春不病溫”。
三、飲食調養:保陰潛陽,宜食谷類、羊肉、鱉、龜、木耳等食品,宜食熱飲食 當歸生姜羊肉湯。秋冬季宜多食堅果。
四、運動調養:“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所以要多運動,調養身體。
五、防病保健:防寒護陽,是至關重要;心血管病、腦血管病,以及痹證也都易發。所以冬天要相當注意。
總結:養生講究的是慢,而不是快,是從心,而不受外界干擾,養生是自然療法,不能簡單的認為是治病和保健,上述文章的內容講述的非常清楚,不能把養生當中治病,應該順其自然,在適當的時候,進行養生,身體才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