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切忌高溫和多油
如何做魚才健康呢?其實很簡單,忌高溫和多油。在正式烹飪前,好先用少許油將魚的兩面稍微煎一下,除了起到去腥的目的外,也有利于對魚體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譬如清蒸是營養流失少的一種做魚方法,并且有利于保持魚的低脂健康特色;其次是小火燉,可以保持魚中有益脂肪酸的穩定;再是紅燒,但要適當縮短油煎時間。
建議盡量少做松鼠鮭魚、油炸帶魚等,因為魚中含有Ω-3長鏈不飽和脂肪酸,在煎炸的高溫下容易被氧化,從而失去對健康的保護作用。同時,煎魚用的油在高溫條件下,還會生成對心血管系統有害無益的“壞脂肪”即反式脂肪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危險。
4、其他注意事項
用具要生熟分開,吃沒有加工熟透的魚蝦可能會感染上寄生蟲病,用切過生魚的刀、砧板直接切熟食、拌涼菜或水果,很容易被細菌污染。不可過量吃魚肉,魚肉蛋白質含量很高,過量食用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內火蓄積。專家建議一周吃3~4次魚,或是隔天食用,這樣即便存在重金屬污染,也能給肝臟一定的排毒時間,且不會因攝入量過大而造成蓄積。此外,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出發,全面食用各種動植物,才有助于健康。
保護視力
中央視網膜退化是老年人視力下降的常見原因。而法國大規模研究發現,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可以降低因衰老導致眼睛黃斑變性的風險。
降低心臟病風險
在美國,心臟病仍是導致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不過,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通過觀察發現,每周通過吃一兩次魚攝取2克左右的歐米伽—3脂肪酸,能使心源性猝死的風險降低36%,并減少17%的死亡可能。
提升腦力
“如果即將面臨一個重要任務或考試,建議你多吃點魚。”一項刊登在雜志上的研究指出,將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魚油作為膳食補充劑提供給一組18~25歲的年輕人,6個月后,他們的腦力得到了穩步提高。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認為,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影響記憶的存儲功能。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專家針對3.2萬名婦女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210毫克歐米伽—3脂肪酸,相當于每周吃1條多脂魚或4條瘦肉魚,可以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病風險降低52%。
促進發育
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飲食對孕婦格外重要,可以促進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2007年,發表在醫學雜志上的研究發現,每周食用3~4份包括魚類在內的海鮮食品(約340克),可以顯著提高出生后嬰兒的智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運動能力。
延長壽命
一項經過16年觀察的新研究發現,吃魚的確可以助人長壽。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魚肉中的有益脂肪酸,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7%,堅持吃魚的人會比不吃的人多活兩年。
結語:有關吃魚卡到喉嚨的處理辦法,上述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對魚又多了些認識了。很多人不敢吃魚,就是怕被魚刺卡住,其實也沒有那么復雜,只要在吃的時候小心一點就可以了。而且吃魚對身體有那么多的好處,要多吃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