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時間是一劑良藥
中醫說時間是一劑良藥,這句話的意思包括三個部分,第一,服藥時間的重要性;第二,順應天時的重要性;第三,臟腑開闔的重要性。
第一, 服藥時間的重要性
服藥時間包括服藥的時刻和服藥的時程兩個方面。
在生活中,無論是服西藥還是服中藥,我們都講究在什么時刻服,飯前服還是飯后服,睡前服還是早起服,提前半小時還是推后一小時等,所有這些都講究時間。比如清熱解毒之藥、滋補之藥宜空腹服,安眠養神之藥宜睡前服。
對于服藥的過程,其實世間萬物,無論任何變化都是一個過程,都是一個時空概念。時間是衡量變化的度量工具,沒有變化就沒有時間,而變化是一個過程。治病、養生也是如此,也需要時間去愈合、去改變。
第二, 順應天時的重要性
中醫講究順應天時,天人合一,所以人體的代謝機制也應與大自然相協調,故人體養生、治病要順應大自然的陰陽起合。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宜養肝,夏宜養心,秋宜養肺,冬宜養腎,子時膽經當令宜睡覺以養膽,丑時肝經當令宜入眠以養肝,寅時肺經當令宜熟睡以養肺,辰時胃經當令宜飲食以養胃等。所有這些都在強調順應天時、順應自然的重要性。
第三, 臟腑開闔的重要性
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時,中醫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天然的生物鐘,十二時辰各有十二官當令。所謂十二時辰,其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的,其根據各個時辰動物的活動規律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各對應地支的子時、丑時、寅時、酉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所謂十二官,則是人體十二臟腑的總稱,為五臟六腑外加心包絡,即心、肝、脾、肺、腎、膻中(心包絡)、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中醫認為十二時辰各有十二官當令。所以各個臟腑的濡養、開闔需根據對應時間進行調理。
結語:中醫擅講十二,十二時辰,十二官,十二經絡,十二經穴,十二經筋、十二生肖等,其皆與十二時辰相聯系,所以,人體治病養生、健康長壽等均與時間不可分割。唯有利用好時間,方能使其成為一劑良藥,濡養臟腑,延年益壽。
延伸閱讀:
三九養生堂(www.dlbo.com.cn)專稿,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