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頸部疾病按摩
頸型
按摩操作:患者取坐位,用握拳磙法松解頸項部三線。
頸椎按摩風池→肩井、風府→大椎,岡上肌以及背部豎脊肌。
一指禪推痛點,推按風池、大椎,按揉頸項部兩側大筋,由上而下數遍。搖頸椎,拔伸頸椎。直擦頸項部項韌帶以及兩側肌肉,以透熱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隨癥加減:頸部肌肉可觸及痙攣的肌腹,常配合按揉風池、天鼎、天柱、天宗及頸椎棘突旁壓痛點,拿風池,拿頸項,拿肩井以提高鎮痛解痙作用。
神經根型
按摩操作:患者坐位,用側磙法松解頸椎旁肌肉,用一指禪推頸項部三線,風池→肩井、風府→大椎。用側攘法施于患肢至麻木手指部。
推按風池、大椎,點按患側肩井、臂臑、曲池、合谷。頸項部拔伸法,拿上肢,拿肩部(三角肌)→上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
捻、理、拔手指。搓、抖肩與患肢。直擦頸項部項韌帶以及兩側肌肉,以透熱為度。每日1次,每次30分鐘。
隨癥加減:如果患者頸椎棘突偏外,在以上手法完成后,患者前屈頸部至適當角度。
一般上位頸椎前屈幅度小,下位頸椎前屈幅度大,可先以一手拇指觸摸于應復位的頸椎棘突,令患者頸部前屈。
當前屈幅度逐漸增大時,該棘突會向上滑動,即令患者停止,并保持此幅度。
醫生以一手拇指抵按錯位棘突,另一上肢肘部托住患者下頜,前臂環繞面部顳部,再用手按住病人枕部向上牽引,同時向患側旋轉,使椎間關節整復。
整復的標志應以拇指接觸的棘突錯動為準,彈響不應作為整復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