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操作方法
①暴露應灸部位。
②取鮮姜片或蒜片(或蒜泥),放于穴位,上置艾柱。
③點燃后待病人感灼熱時即更換艾柱,連灸3~5壯。
④臍部也可敷食鹽后,置艾柱灸之,稱隔鹽灸,或在穴位放其它藥物如附子片等,統稱間接灸法。
注意事項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艾灸結束應為病人蓋好衣被,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凡顏面、五官區域、大血管、粘膜處及熱證,一般不宜艾灸。
灸后如起小水泡,一般不須處理或涂龍膽紫,較大水泡應消素后用無菌針頭刺破,涂上龍膽紫或金萬紅軟膏。
行艾灸時,須注意病人保持舒適體位,以免病人自行移動時,艾灰脫落或艾柱傾倒而發生燙傷或燒壞衣被。
艾條灸畢后,應將剩下之艾條套入玻璃試管內或將燃頭浸入水中,以徹底熄滅,防止再燃。如有絨灰脫落床上,應清掃干凈,以免復燃燒壞被褥。
艾條灸時,要注意燃點的距離,剛開始艾灸的朋友可能掌握不了這個距離,可以多練習幾次,太近則易燙傷,太遠則療效不佳,應隨時詢問病人溫熱感,并觀察局部潮紅程度。行艾柱灸時,更應認真守護觀察,以免發生燙傷。
艾灸的好處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時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則,避免傷害身體。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艾灸療法的知識,相信通過這些了解,大家就能知道怎么正確進行艾灸療法了,當然還有艾灸作用的介紹,大家一定要學習這些知識哦!只有了解這些關于艾灸的知識,才能夠更好的使用艾灸養生保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