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這也解釋了,即使睡足8小時后,我仍舊感到疲憊、暈乎乎的,又或者說睡了4個鐘頭時,是幾乎不可能醒得過來的。作為普通人,我們幾乎從小都被教育過,要“睡足8個小時”。盡管這樣(的教育是錯誤的),仍然還是會有一些人感覺睡得比別人好。
這是為什么呢,難道說上述理論有誤?當然不是。真實情況是因為那些看上去并未完成后一個睡眠周期,但是仍然感覺休息很充分的人,實際睡眠時間大都接近7個半小時,或者9個小時(還有一個原因,即每個人的睡眠周期時間長度亦有不同,這點在文章后有說明)。
2. 打盹是直接改善θ腦波的關鍵。θ腦波,即超意識腦波。在清醒時,更多的θ腦波,就意味著擁有更高的創造性智力
據說歷史上那些“高產”的名人,絕大多數深諳此理并恪守之。列奧納多•達•芬奇、托馬斯•杰斐遜和巴克明斯特•弗勒都一直使用這個的“技巧”,另外還有諸如尼科拉•特斯拉、托馬斯•愛迪生、拿破侖和溫斯頓•丘吉爾等聰明的“大腦”們更是同時利用打盹休息獲益不少。
另外打盹似乎還有長壽的好處,弗勒活了87歲,達芬奇到60多歲才掛點——他們都活了各自所處時代男性平均壽命的兩倍!
趣味知識:當大腦處于θ腦波狀態時,腦細胞會重組鈉鉀比率。鈉鉀比與滲透作用有關,滲透作用即各種化學物質出入腦細胞的化學過程。在一個長期的β腦波狀態后,鈉鉀比就會失去平衡,這就是造成所謂的“精神疲勞”的主要原因。而一個短暫的θ腦波期(約5 至15分鐘)便能夠恢復正常的鈉鉀比,也就是說恢復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