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五招,盡早解除頸椎病的困擾就不再是問題了,當然,重視自我作用,堅持重要,早發現早治療,把握佳治療時機。到專業醫院找專業醫生就診,遵醫囑,勿輕信非專業醫生。
頸椎病的癥狀
經常性頭暈:這種情況常出現在頸部活動時,特別是突然轉頭時會感到眩暈,輕者數秒即愈,重者可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這是因為頸椎如經常處于一個固定位置,易造成頸部組織的勞損,繼而影響頸椎的穩定、椎基底動脈的痙攣,導致暫時性的腦供血不足,這時就會出現頭暈的感覺。
手指發麻、無力,肩部發酸
這是辦公室文員、教師、司機等頸椎病高危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癥狀,多因長期低頭伏案、頸部受力而造成頸后肌群、韌帶等組織勞損,頸肩肌過度疲勞,長此以往,使頸部發生退行性改變,刺激神經根而造成的。
反復“落枕”
是由于頸部軟組織勞損,失去了維護頸椎關節穩定性的功能,臨床上叫做“頸椎失穩”,有休息減輕自然緩解和勞累受寒加重反復發作的傾向。反復落枕”是頸椎病的一種信號,如果及時糾正,仍不失為及時防止發病的機會。睡覺時合理用枕很重要:1.仰臥時,枕頭能保持頸曲的弧度,仰臥時枕頭邊緣應保持弧形,不能呈斜坡形。2.枕頭高度要符合各人的肩寬需要。粗略的標準是,仰臥枕高約一拳(根據各人自己的拳手),側臥枕高應為一拳加二指。也就是仰臥位用枕要低,側臥位則宜略高而不宜低。以頸部偏高、頭枕部稍低為宜。同時還要防止背部、肩部受寒。
經常性偏頭痛、惡心、耳鳴、聽力減退、心慌、胸悶
是由于長時間一個姿勢,引起頸部肌肉持久痙攣性收縮,而使肌肉的血流循環發生障礙,久而久之會造成頸部退變、韌帶鈣化等,從而導致顱內供血不足或交感神經功能紊亂而引起的癥狀。其表現與內科疾病癥狀相似,但如果是頸椎病高危職業人群,建議就診時不可忽視頸椎的問題。
由于長期慢性勞損,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已經從40歲提前到30歲,并成為名副其實的白領職業病。
更讓人擔心的是,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干,既是脊椎中活動多部位,也是神經中樞重要部位,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一旦發生故障,后果嚴重。
亡羊補牢永遠比不上未雨綢繆,與其等到頸椎受傷,再去接受長期繁瑣的治療,還不如先發制人,主動出擊,讓頸椎受到我們的精心照顧,不發生事故。
頸椎病的自我治療方法一7:00——早晨主動調溫
古人喜歡穿長衣服,一方面是為了禮儀,其實另一方面也是養生之需。無論冬夏,都要給自己的頸椎以舒適的溫度。即使是為了美麗,也要在辦公室準備一件披肩,以保護好頸背部。偶然有受寒現象,給自己煎一碗驅寒湯:材料是紅糖2湯匙、生姜7片,水煎10分鐘,飲用1~2次就可以驅走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