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
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一提到道家功夫,便會令許多人想到武當山、想到張三峰和他所創的原式太極拳。武當山當然是武林勝地,至今仍有許多年輕人上山學武;但是,如果把武當山看成全在棍光拳影籠罩下,那可是大錯特錯了。其實,武當山除武術外,景色同樣美不勝收,武當山面臨碧波蕩漾的丹江水庫,背依蒼莽千里的神秘地域神農架林區,漢江如游龍北繞,巴山似翠屏南立。海拔1612.1米的天柱峰,周圍峰林平均在1000米左右,峰峰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形成“ 七十二峰大頂”壯觀景象。這峰巖的命名,或出自宗教信仰,或附會神話故事,多具神秘色彩。
武當山是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所以,便具有了許多美妙動人的傳說,相傳鎮武大帝在此修煉得道升仙,故有“非真武不足以當之”之說,武當之名亦由此而來。
您如果有興趣,可以繼續跟我分享游覽武當山的激動了。要游覽武當山,當然必須先到均縣了。
在“均縣”,一抬頭就可以望到“武當”山。五里路一座廟宇,從腳下一直排到八十里以上的“金頂”。據說,當年造這些宮殿用了江南七年的錢糧,為了永名皇帝要實現他的一個夢境——他自己來玩過一次,至今留下了許多傳說在老年人的口頭上。
再往上走,有一個“磨針井”(其實這里現在名叫復貞觀)。傳說“武當真人”出家學道,道沒學成,倒遇上了難苦千辛!他的心冷了。就在這地方,他碰到了一個老太婆的在石頭上磨著一根大鐵棒子,他就好奇的問了:“老婆婆你在做什么?”“我在磨一條針呀。”他在正想著這句話的意義,一轉眼,那個老太婆不見了。“武當真人”終于成了功,至今留著一口井、一根鐵棒子在鼓勵著人們。
在武當古神道通往金頂的路上,位于紫蓋峰懸崖之中有一個洞。洞內空氣干而不燥,潤而不濕,四季清幽涼爽,聽當地人說,這里是歷代修練之士向往之地。
黃龍洞實際上是一個天然的巖屋,經歷代修練之士的修建增補,這里有了黃龍殿、真武閣、藥王殿、神泉亭等建筑,使之更具有神秘和深幽的色彩。
黃龍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傳說有一條黃龍在此得道升天,黃龍為謝此地的養育之恩,留下一顆仙丹。仙丹使這里的水清冽甘甜,能治愈百病。傳說歸傳說,但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到武當采藥并在此居住卻是歷史真實。據記載,李時珍曾在黃龍洞中修改巨著《本草綱目》,并將武當山名貴藥草800多種載入書中。
黃龍洞是和武當醫藥聯系在一起的。武當山歷來有“十道九醫”之說,即十個道人中就有九人懂療疾卻病之術。這雖和他們長期探尋煉養之術以求長生久視有關,但客觀上對武當醫藥的研究運用作出了貢獻。
金頂子上有一間金屋(其實就是金殿啦),墻壁就像全是金的(其實是銅的),可是非得金錢卻敲不開門。“執事”下手拿著鑰匙,一手拿著化募本子。山頂上有廟,廟里有茶館,回頭帶幾粒茶葉送人,這種茶雖然不大有名,卻也可口,它可是產在“武當”山上的! 金殿立于峰頂,給人一種“居臨天下”的威嚴,是 “萬山來朝,唯我獨尊”的體現。 位于通往金頂的路上,是全山十六座祠廟中大的也是保存較完好的一處。
元陽梯田
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元陽縣境內全是崇山峻嶺,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間。以一座山坡而論,梯田高級數達3000級,這在中外梯田景觀中是罕見的。元陽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區:壩達景區包括箐口、全福莊、麻栗寨、主魯等連片14000多畝的梯田,老虎嘴景區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 畝梯田,多依樹景區包括多依樹、愛春、大瓦遮等連片上萬畝梯田。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這些景區就是目前準備申報世界遺產的核心保護區。
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元陽哈尼族梯田的知名度日漸提高,從封閉的哀牢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游客紛至沓來。在1993年的第一次國際哈尼族文化研討會期間,中國、荷蘭、日本、美國、英國、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100 多名代表參觀過勝村鄉全福莊哈尼梯田,深為其景觀的壯麗與文化的豐富所折服。1995年,法國人類學家歐也納博士也來元陽觀覽老虎嘴梯田,面對腳下萬畝梯田,歐也納博士激動不已,久久不肯離去,他稱贊:“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只要登上元陽隨便哪一座山頂,就會看到充滿在大地之間的、那如山如海洶涌而來的都是梯田。
結語: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景象,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后大自然也給所有的風景染上了金黃色。在空閑的時候,帶上家人,約上朋友一起出門旅游一趟,感受下秋天的氣息,也欣賞下秋天的大自然是怎么樣的一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