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未老先衰
缺鐵性貧血患者飲食不當會讓女性容顏早逝,由于皮膚內自由基太多會加速衰老,此時不及時解決缺鐵性貧血問題會讓人們的健康受到更多的威脅與影響,此時唯有根治缺鐵性貧血才能夠徹底的恢復健康。
以上就是缺鐵性貧血的危害了,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開始重視起缺鐵性貧血呢,要知道缺鐵性貧血對人體的傷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及時的檢查出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呈現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fl、MCH<27pg、MCHC<30%)。紅細胞指數改變的程度與貧血的時間和程度相關。紅細胞寬度分布(RDW)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中意義很難定,正常為(13.4±1、2)%,缺鐵性貧血為16.3%(或>14.5%)特殊性僅為50%~70%。血片中可見紅細胞染色淺淡,中心淡染區擴大,大小不一。網織紅細胞大多正常或輕度增多。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分類正常。血小板計數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嬰兒及兒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檢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與其他疾患的貧血相鑒別時。骨髓涂片表現增生活躍,幼紅細胞明顯增生。早幼紅及中幼紅細胞比例增高,染色質顆粒致密,細胞質少,血紅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細胞系正常。鐵粒幼細胞極少或消失。細胞外鐵缺如。
二、生化檢查
(1)血清鐵測定
血清鐵降低<8.95μmol/L(50μg/dl),總鐵結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由于血清鐵的測定波動大,影響因素較多,在判斷結果時,應結合臨床考慮。在婦女月經前2~3天、妊娠的后3個月,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均會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鐵。
(2)血清鐵蛋白測定
血清鐵蛋白低于14μg/L。但在伴有炎癥、腫瘤及感染時可以增高,應結合臨床或骨髓鐵染色加以判斷。缺鐵性貧血患者骨髓紅系細胞內及細胞外鐵染色均減少或缺如。
(3)紅細胞游離原卟啉(FEP)測定
FEP增高表示血紅素合成有障礙,用它反映缺鐵的存在,是較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鐵的情況如鉛中毒及鐵粒幼細胞貧血時,FEP亦會增高。應結合臨床及其他生化檢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