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板藍根、大青葉預防流感、腮腺炎,馬齒莧預防菌痢等,都是簡便易行,用之有效的方法。
2.防止病邪的侵襲:病邪是導致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強體質,提高正氣的抗邪能力外,還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應講究衛生,防止環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對六淫、疫癘等應避其毒氣。至于外傷和蟲、獸傷,則要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留心防范。
二、既病防變
(一)既病防變的概念
所謂既病防變是指在疾病發生以后,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
(二)既病防變的方法
1.早期診斷:“病之始生淺,則易治;久而深入,則難治”(《醫學源流論·防微論》)。疾病初期,病情輕淺,正氣未衰,所以比較易治。倘若不及時治療,病邪就會由表人里,病情加重,正氣受到嚴重耗損,以至病情危重。
因此既病之后,就要爭取時間及早診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輕到重,由局部到整體,防微杜漸,這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則。所謂“見微知著,彌患于未萌,是為上工”(《醫學心悟》)。
如頭目眩暈,拇指和次指麻木,口眼和肌肉不自主地跳動為中風預兆,必須重視防治,以免釀成大患。
2.防止傳變:傳變,亦稱傳化,是指臟腑組織病變的轉移變化。“善醫者,知病勢之盛而必傳也,預為之防,無使結聚,無使泛濫,無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說也”(《醫學源流論·表里上下論》)。
3.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防變,不僅要截斷病邪的傳變途徑,而且又“務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結語: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要學習從微小之中發現大問題,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哦。中醫的養生知識是無窮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需求,有選擇的進行養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