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的問題一直是這幾年的熱點問題,關于地溝油的處理辦法各個省市也相應出臺了對應的解決策略。近日,有媒體稱龍馬縣建立起一個新的項目是將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這一全新的技術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龍門上馬“煉油”項目,每年消耗3.8萬噸地溝油煉出5萬噸生物柴油
健康生物柴油
經過化學轉化,人人喊打的地溝油、潲水油也能變成綠色產品。據了解,龍門縣龍江鎮路溪村正籌建一個年產5萬噸生物柴油、1萬噸飼料油脂的項目,生產的原料包括地溝油、 動物板油、肥膘、內臟等。目前,這個地溝油提煉生物柴油的項目正在進行環評并將于近日獲得批準。
綠問
生產生物柴油存在多少風險
甲醇是生產生物柴油所需酯化反應的主要物質。能起到相同作用的還有乙醇、丙醇、丁醇、戊醇等,但甲醇價格相對便宜且反應效果迅速,故應用廣。
據了解,生物柴油的煉制過程中,需要投入過量甲醇,反應不完全的甲醇將被回收。在這過程中會出現甲醇溢出,而甲醇屬于易燃易爆且劇毒的物質,環評方市環科所認為這應 是龍門“煉油”項目大的安全隱患。
市環科所估算,根據項目的生產規模,該項目每年經尾氣流失的甲醇將達12噸,而且甲醇在儲運過程中,由于存在各種損耗也會形成污染源。環評方指出,即使考慮到回收措施 ,每年以無組織方式排出的甲醇仍達3.155噸。
此外,生物柴油的原料具有臭氣,原料凈化脫臭過程中溢出的臭氣一年可達17.7噸,采取分離措施后排出的臭氣可降至每年3.67噸。但在原材料裝卸處,生產車間等地若未及時 清洗,也會產生硫化氫、氨氣等臭氣,這些只能通過設置衛生防護距離和綠化措施緩解。
據悉,針對項目的環境風險,該項目環評今年上半年兩次現場張貼公告及網絡公示均未收到任何反饋意見。而63份個人問卷和4份單位意見則顯示,近半人擔心“煉油 ”的大氣污染,超六成人對水污染表示擔憂,支持項目建設的則有近八成。
惠州一年產生多少地溝油
一般而言,地溝油是指下水道中的油泥漂浮物或餐館的剩飯剩菜(潲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根據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2012年的統計,我國年人均食用油消耗已達20.5公 斤,而其中約有15%-30%將被廢棄,也就是變成地溝油、潲水油。以惠州468萬的常住人口估算,惠州人一年消耗的食用油可達9.6萬噸,多可生產約3萬噸地溝油、潲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