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發勁招式——掩手肱錘
掩手肱錘跟直拳不同,簡單的說是抽筋。利用多條肌肉對一條筋的拉扯,把拳頭甩出去。
應該是這麼用力,右腳蹬地起順纏勁,大腿前外側某條肌肉發力,腰的右後某條肌肉用力收縮,經肩胛附近肌肉,肩膀頭子靠後,然後經上臂上外到前臂外,到手背上通往中指的那根筋,所有這些相關肌肉依次猛力收縮,致使右手向前沖出。同時右手緊握,拉這條筋逆纏,拳心朝下,拳眼朝左。造成順纏勁和逆纏勁在相會踫撞,在空中形成脆響。踫撞之後,勁道向前臂和上臂回放,看起來是一種“抖”。
這里面的關鍵是靠後外側一根筋的勐拉,把拳頭甩出去。其他筋的肌肉保持松弛,或者起到調整方向保持平衡的作用。
這個甩,并不需要太大幅度的準備動作。練熟了可以像所謂的“寸勁”一樣,右腿可以忽略,光靠肩背的扯動,力量就已經不小了。
另一個優點是可打擊范圍很大的。在出拳發力的同時,可以通過其他的筋來“制導”(早期的導彈是用繩子制導的),以鎖定目標。讓對方早期根本摸不清你的拳頭到底將打在何處。
一路裏面的掩手肱錘一般是四平八穩,腰的位置比較正,拳頭向前偏右發出;二路則大多練法都是左擰身成類似左弓步向前發出。這恰恰說明了此招的打擊范圍是很大的,用途大,威力大。我感覺有力量舒服的出擊,還是一路的練法,往右前方,非常大氣。
但是二路非常重視技擊含義。一路的那種練法力量固然大,但是在實戰當中,右手孤軍深入,脫離身體其他部位的保護,一旦被對方采拿住,很難有好的應對措施。反觀二路裏面的掩手肱錘,後面往往接一個擺脫對方采拿的動作,或者用背折靠的勁,或者在左手的保護下往回硬擰,總是有辦法可以應對。
總結一下,掩手肱錘是陳氏太極拳發力打人的主招。
此招的特點是:
1、前期準備少,出其不意。
2、打擊范圍廣。
3、具體的打擊位置,可在出拳一霎那再作一定的調整。
懂此勁之後,站在那裏假想要打某処的物體,身體一晃,拳頭就飛出,啪的一聲響在空中,很愜意。
結語:文中所介紹的陳式太極拳的第十二式右掩手肱捶是這套太極拳中的主要發勁招式,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跟著文中的描述和圖片介紹來進行學習一下。同時,學習的時候要記住這個招式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