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對我們的重要性大家都所有了解,那人可知道肝養氣是什么意思?養肝護肝的方法都有哪些?養肝護氣又是怎么個說法呢?在本期的cctv2健康早班車節目中,我們請來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劉汶教授,請她為我們講解如何養肝護氣?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護肝秘方一:多喝水
多喝水可補充體液,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多喝水還可促進腺體,尤其是消化腺和胰液、膽汁的分泌,以利消化、吸收和廢物的排除,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
護肝秘方二:用中藥護肝
中醫認為肝不可補,一補即上火,補脾、補腎即可養肝。對于脾虛的人,服用人參健脾丸、薏米、山藥、芡實熬粥。對于腎虛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用枸杞子、天麻燉雞。對于肝火大的人可服用丹梔逍遙丸,用菊花泡茶等都可護肝。
護肝秘方三:喝酒前吃點東西
喝酒秘方少不了喝酒前吃東西。少喝酒自然少傷害,如果一定要喝,并且想做點預防措施,那就是盡量多吃些食物墊墊肚子,食物下肚后可以在胃黏膜、腸黏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不但保護腸胃,也能阻礙部分酒精進入血液,降低醉酒程度。
護肝秘方四:心情開朗
要想肝臟強健,首先要學會制怒,即使生氣也不要超過3分鐘,要盡力做到心平氣和、樂觀開朗、無憂無慮,從而使肝火熄滅,肝氣正常生發、順調。如果違反這一自然規律,就會傷及肝氣。因此,保持心情開朗可護肝。
護肝秘方五:注意飲食平衡
飲食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的菜。飲食合理,營養均衡也有利于護肝,避免因應酬飲酒過量使肝受損。
護肝秘方六:保持適量運動
后一個護肝秘方是加強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中醫專家指出,運動可防脂肪肝,消耗掉體內多余的脂肪。已經患了脂肪肝的人,應堅持體育鍛煉,適當進行一些慢步跑、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這些都可消耗體內熱量,控制體重增長。
1、控制熱量攝入,以便把肝細胞內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應逐步減肥,使體重降至標準體重范圍內。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食用糖的攝入不宜過多。
3、高蛋白飲食,高蛋白可保護肝細胞,并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
4、保證新鮮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供應,以滿足機體對維生素的需要。
5、限制食鹽,每天以6克為宜。
6、適量飲水,以促進機體代謝及代謝廢物的排泄。
7、含有甲硫氨基酸豐富的食物,如小米、芝麻、菠菜等食品可促進體內磷脂合成,協助肝細胞內脂肪的轉變。
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總之,肝病患者應根據自己病情的輕重緩急,遵循個性化的飲食原則。例如肝硬化患者,飲食以軟、涼、易消化食物為主,例如饅頭、面條、面片、雞蛋湯、火腿腸等,杜絕食用過硬、過熱食品,防止上火、便秘,杜絕食用油炸食物、過硬食品(如烙餅、蘿卜等)以及帶刺食品(如鯉魚、鯽魚、草魚等芒刺較多),因為帶刺食品很可能劃傷患者曲張的胃底和食道靜脈,造成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切忌短期內大量食用高蛋白質食物,以防血氨濃度急劇上升,造成肝昏迷。除了應注意以上事項外,已經出現食道或胃底靜脈曲張的患者,應避免進食生硬、粗纖維、煎炸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飯不宜過急過快。保持大便通暢,不宜過于用力,以防發生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病人還應注意控制高蛋白飲食,以防出現肝性腦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劉汶
女,感染科主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1963年3月19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陽市。祖籍江蘇省泗陽縣。1980年考入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1985年畢業獲醫學學士學位。1987年考入中國醫科大學,攻讀中西醫結合消化專業研究生,1990年畢業獲醫學碩士學位。曾在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科及佑安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科進修學習。長期從事胃腸道疾病的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曾師從脾胃病專家李乾構教授學習,中西醫基礎好,理論扎實,臨床經驗豐富。擅長治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征、口腔潰瘍、脂肪肝、慢性膽囊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
現為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中醫藥應急專家委員會專業組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北京中醫藥學會感染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市中西醫結合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精神衛生(心身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世界中聯脾胃病專業委員會理事,世界中聯亞健康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雜志社》編委會特約專家。《光明中醫》雜志社編委,《中國醫藥導報》雜志社特約專家。《中華中醫藥雜志》及《中國實驗方劑學》審稿人。第三批全國名老中醫李乾構傳承弟子。全國名老中醫危北海工作站負責人。北京市第二批“125”人才Ⅰ類人才。2005年度北京市屬高校中青年優秀骨干教師、首都醫科大學優秀教師。2008年度入選北京市“十百千”優秀人才的“百”類人才。2008年度經考試選拔進入第二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同年入選全國優秀傳染病人才研修項目。
承擔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及首都發展自然科研基金關于中醫藥對消化道動力研究課題的負責工作。已在國家級及省級醫學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參加了《實用中醫消化病學》、《中醫消化病診療指南》等書的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