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以如果我們希望能夠健康快樂的生活,我們的足部健康是需要保養的。在今天的北京衛視養生堂中我們就請來了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醫師和副主任醫師程桯先生為我們做具體講解!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溫建民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才學會骨傷分會副會長、北京康復醫學會傳統醫學分會會長、中國殘疾康復學會肢體殘疾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骨科學會足踝外科學組委員、巴西國際中醫學院名譽院長。2013年兩會,呼吁設立中華母親節。
程桯
男,副主任醫師,擅長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骨關節疾病與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的修復與重建。手法治療頸、肩、腰腿痛。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足部骨折
足部骨折是指發生于足部距骨、跟骨、跖骨及趾骨部位的骨折。
距骨骨折后局部腫脹、疼痛、活動功能障礙,被動活動踝關節時距骨疼痛劇烈,明顯移位或脫位時則出現畸形。跟骨骨折時除足跟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外,可出現瘀血斑,多見于跟骨內側及足底。嚴重者足跟部橫徑增寬,足弓變平,足部變長。從高處墜下時,若沖擊力量大,足跟部先著地,脊柱前屈,引起脊椎壓縮性骨折或脫位,甚至沖擊力沿脊柱上傳,引起顱底骨折和顱腦損傷,所以診斷跟骨骨折時,應常規詢問和檢查脊柱和顱腦的情況。跖骨、趾骨骨折時前半足或趾骨部位腫脹、疼痛明顯。第 5 跖骨基底部撕脫骨折的診斷應與跖骨基底骨骺未閉合、腓骨長肌腱的籽骨相鑒別,后兩者壓痛腫脹不明顯,骨片光滑規則,且為雙側性。跖骨頸疲勞骨折初為前足痛,勞累后加劇,休息后減輕, 2 ~ 3 周后在局部可摸到有骨隆凸。由于沒有明顯的暴力外傷史,易被誤診。
踝部與跗骨正側位 x 線照片,跟骨 x 線側位、軸位照片,跖、趾前半足正、斜位 x 線片可以明確距骨、跟骨、跖骨及趾骨骨折的移位程度、類型以及有無合并其他骨折脫位。
每只足有26塊骨(不包括籽骨),由韌帶、關節連結成為一個整體;在足底,由骨和關節形成了內縱弓、外縱弓和前面的橫弓,這是維持身體平衡的重要結構。足弓還具有彈性,吸收震蕩,負重、完成行走,跑、跳等動作。足部骨折若破壞了這一結構,將代理嚴重功能障礙,因此足部骨折的治療目的是盡可能恢復正常的解剖關系和生理功能。
局部腫脹、壓痛。可伴有行走功能障礙。
一般由于足部骨骼遭遇巨大暴力,發生破壞所致。
診斷檢查
X片檢查、CT、磁共振檢查。
治療方案
石膏、甲板、肢具制動治療,手術切開復位。
疾病預防
避免創傷。
足部骨折的飲食
1、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和發展。
2、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腫,后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