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可分為腿疼、頭疼、骨頭疼等等,但有些疼痛很難說出是那里疼,就是很刺刺的疼,具體哪個部位說不上來,那要小心是髖關節的病變了。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北京聽沈惠良、曹光磊老師講難已忍受的疼痛。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髖關節骨關節炎
髖關節骨關節炎給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嚴重的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髖關節骨關節炎其實說白了就是退行性關節炎的改變。髖關節骨關節炎是骨科的常見疾病。那么我們來詳細的看看什么是髖關節骨關節炎以及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特點。
髖關節是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而骨關節炎又是髖關節疾患中常見的疾病。其特征是髖關節軟骨發生原發性(生理性)或繼發性(病理性)退行性改變,并在關節邊緣有骨贅形成(俗稱骨刺),由此而產生疼痛、功能障礙等癥狀。原發性骨關節炎無明顯的局部致病原因,而是一種生理性的退行變性。它多見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也相應增大。其發生可能與遺傳和體質有關,肥胖超重的老年人容易患此病。繼發性骨關節炎是指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股骨上端或髖臼外形或結構的異常,如畸形、創傷、感染等,以致日后發生骨關節炎。原發性骨關節炎與繼發性骨關節炎的病理變化相似,都是以髖關節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質病變為主。
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有如下方面的特點:
(1)原發性骨關節炎多見于50歲以上的老年人,女性略多一些。繼發性骨關節炎發病年齡小,常繼發于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髖臼發育不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折、脫位、炎癥之后。
(2)起病緩慢,有時因受涼、勞累或輕微外傷才感到局部不適、酸脹、疼痛。
(3)疼痛開始僅為早晨起床時出現,可伴有活動受限。以后白天也感到疼痛并逐漸加重,有時可向膝部放射。可因肌肉痙攣引起屈曲、內收、外旋畸形。病變繼續發展,可出現髖關節畸形及強直而影響日常生活,如下蹲、起立、上下樓梯、穿鞋、脫襪等,均可有不同程度影響。病變晚期可因局部動脈充血、靜脈郁滯導致髓內壓增高而出現靜止痛。
(4)病程晚期還可因髖關節畸形、功能受限,骶髂關節、腰椎處于不利的生物力學位置,而引發腰部疼痛癥狀。
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1.癥狀
原發性與繼發性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在癥狀及體征方而無差別。主要表現為:
(1)疼痛: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早期癥狀,初并不嚴重,在活動多時發生,休息后好轉,嚴重者休息時亦疼痛。可受寒冷、潮濕的影響而加重。疼痛常伴有跛行。疼痛的部位可在髖關節的前面或側方或大腿內側。髖關節疼痛常可放射到肢體其他部化,如坐骨神經走行區域、膝關節附近,患者主訴為膝關節疼痛或坐骨神經痛。由于上述部位疼痛嚴重,以致忽稅了髖關節的病變,易于誤診。
造成髖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如下幾種:①由于軟骨和骨的增生,將周圍的骨膜推開;②有人認為股骨上端骨內靜脈壓高于5.33kPa(40mmHg)則產生休息時疼痛。而骨內靜脈壓不高肯,則無癥狀;③由于髖部微小骨折所致;④由于滑膜炎癥可以引起疼痛;⑤髖關節周圍神經受壓也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
(2)僵硬:這是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另一個主訴。其特點為髖關節僵硬感常出現在清晨起床后或是白天在一段時間關節不活動之后,而活動后關節疼痛減輕,活動度增加故稱為“晨僵”。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僵硬現象與其他疾患所造成的僵硬的一個顯著不同點足持續時間短,一般不超過15分鐘。
(3)功能障礙:嚴重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出現屈曲、外旋和內收畸形。患者采取這種體位是由于在此位置,纖維化的關節囊松弛,因而關節容積大,由于有一定量的關節滑液存在,此時關節內壓力少。此外患者常感行走、上樓梯由坐位站起困難。如有游離體存在,可出現關節絞鎖癥。
2.體征
早期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沒有特殊體征。嚴重時髖關節處于前述畸形位,髖關節前方及內收肌處可有壓痛,仔細檢查髖關節的活動,可發現髖關節內旋角度越大,則疼痛越重。這是由于內旋位時可使髖關節囊容積減少。髖關節畸形較重時,Thomas征陽性。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沈惠良、男,1955年出生,1983年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1990年碩士研究生畢業于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1992年自積水潭醫院調至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2001年晉升主任醫師,2002年晉升教授。2000起主持宣武醫院骨科工作,2002年起擔任宣武醫院骨科主任。2000起獲碩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已培養畢業各類型研究生20人。
曹光磊,1996年本科畢業,2001年8月獲得骨科主治醫師資格,此后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攻讀骨外科臨床專業碩士學位,于2009年獲得骨科副主任醫師資格目前在宣武醫院骨科從事臨床工作。在多發四肢創傷及老年骨關節病等方面的診療上取得一定的臨床經驗,目前主要致力于老年骨關節病、關節矯形及四肢創傷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