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天是立春,一年中的后一個節氣,進補也在逐漸的減少,但此時卻是年底聚餐的佳時期,應酬多,小編在這里給大家說說立春了我們要怎樣“進補”!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節,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系的全過程。
【進補】
大寒進補兼顧清淡減量
冬天,不少人習慣了滋膩進補的食物,尤其是快過年了,春節里更是大魚大肉免不了。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冬季根據個人體質適量進補,符合冬藏的養生原則,但從大寒到立春這段時間,進補的量應逐漸減少,以便逐漸適應即將到來的立春的舒暢、升發的季節特點。在這樣一個轉折的節氣中,飲食既不能過于滋膩,也不宜過于清淡。魚和肉的攝入量不應過多,還要多吃一些白菜、蘿卜等助消化、清熱的食物。特別要注意的是,要進補和清淡相結合,溫補的羊肉、牛肉可以繼續攝入,但立春一來,濕氣就開始重了,過于滋膩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因此,要在立春到來前,做好調適脾胃的準備,多吃蔬菜是好的選擇。
在蔬菜中,特別值得推薦的是蘿卜和白菜。蘿卜消火清熱助消化,能清理腸胃,還可消除過多的脂肪。而白菜也是不錯的選擇。在菜肴比較豐盛的情況下,白菜蘿卜香菜湯,可消除體內過多油脂,但過敏或虛寒體質者,不適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或泡菜等。
【應酬】
勿胡亂吃喝給腸胃減負
時值年底,各類聚餐、年會漸入高潮。但因大吃大喝、飲酒過量等引發的胃腸道問題非常集中,諸如:厭食、反胃、脹氣、打嗝等,此外還包括其他種種不適,像:頭發懵、腦袋脹、全身酸脹不適等,而口氣重、嘴巴苦、舌苔黃厚等也頻頻出現。
全國名老中醫、上海市中醫藥學會中醫養生中心中經堂專家蘇寶剛教授、博導分析說,現代人不少疾病其實都是胡亂吃喝吃出來的。食品的種類和數量一旦超出身體的需求,就不再是營養,人也容易發胖,血壓、血脂、血糖升高,疾病容易顯現苗頭。特別是辛辣肥膩、醇酒厚味、燒烤油炸等,都是屬于可能加重消化系統負擔的食物,易留下各類諸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吃喝后遺癥。俗話說: “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專家建議可以量身配制食療養生粥,以五谷粗糧為主,或加入地道藥材,讓不堪重負的腸胃得到更好的調理。此外,蘇寶剛教授還提醒,當出現腸胃不適癥狀時,千萬不可根據自己的 “經驗”隨便買藥亂吃,以免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