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計400余年,北宋時期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醫學知識的總結、傳播和普及提供了便利。但按摩術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反而受到嚴重阻礙。宋代太醫局取消隋唐以來宮廷教育中設置的按摩科。
盡管如此,以收集民間單方、驗方為主的《太平圣惠方》、《圣濟總錄》仍記載了宋代醫家在按摩上所取得的成就。宋元時期按摩雖不及晉唐興盛,但在養生保健中得以廣泛應用,為當時文人道家所推崇,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這時期很重視手法分析。
五、明清時期
明清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后期,長達500多年,發源于先秦的按摩術,經過兩千多年的積累流傳,學術分支越來越細。
明代,按摩改稱為推拿。太醫院將按摩列為醫政之一,形成小兒推拿獨特體系。清朝,雖然太醫院撤消了按摩科,但正骨推拿、一指彈推拿、保健按摩等都相繼取得很大的成績。
六、民國時期
由于受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國民黨政府歧視中醫,加之戰亂頻繁,使按摩術一落為按摩史上低潮時期。但也出現一些名醫和按摩名著,女中醫馬玉書著《推拿捷徑》一書,用歌賦形式將難解的推拿手法編寫出來。
曹澤普的《按摩術實用指南》一書重解剖知識和機械力的作用;楊華亭的《華氏按摩術》集古代秘法和現代西洋之生理、病理、解剖、電磁學等于一體。
七、新中國時期
新中國建立初期,沉沒欲絕的按摩術枯木逢春,蓬勃發展。十年動亂時期,按摩事業又遭到極度破壞,關閉了全國唯一的推拿學校,專業隊伍受到嚴重摧殘,學術活動全部停止。
改革開放后,按摩業得到很大發展,按摩范圍涉及心、腦血管、神經、內分泌等疑難雜癥。在傳統按摩手法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來捏脊療法,推拿麻醉,并運用于臨床。 70年代以來許多按摩器械被發明創造出來。
我國與國際按摩學術交流很少,國外按摩業只是近30年來發展得很快,現在全世界都注視著按摩這一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許多外國人與學者紛紛來中國學習取經,相信不久的將來富有濃郁中華民族特色的按摩術會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迅速的推廣和發展。
總結:雖然按摩是從發推拿演變過來的,但是在演變的過程中還是有自己創新的地方,所以按摩和推拿的治療原理不是完全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