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何謂通腑,通腑就是使五臟六腑保持通暢,那么怎么才能做到通腑呢?今天我們有請到張冰教授和吳嘉瑞副教授為我們講解通腑的相關內容。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醫大師顏正華學術繼承人,北京中醫藥大學張冰教授和吳嘉瑞副教授,今天的主要是講解通腑的相關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通腑的介紹
顏老(顏正華)行醫已經72年,在這72年里,幾乎每看一個病人都要花費20-30分鐘,不斷地問病人情況,給病人分析病因。 多年行醫經驗的積累,顏老提出了“通腑”,這樣一種思路。“通”字應該比較好理解,就是使之通暢,不堵塞的意思。這個“腑”是什么概念呢?我們經常說“五臟六腑”。五臟是哪五臟?五臟是指肝、心、脾、肺、腎;六腑是指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
顏老認為“通腑”這個思路,可以用來治療很多疾病。
通腑適應癥:胃疼、腹脹、口臭、癤癰、咳嗽、氣喘、失眠、眩暈等等。
通腑的方法
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通法。主要有攻通、養通、理通。攻通就是用攻下的辦法通腑,適用于實證兼有便秘患者。
適用于攻通的藥物用法很多,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介紹比較熟知的蘆薈。中藥當中的蘆薈是選用的庫拉索蘆薈提取出的汁液,濃縮而成的產物,并不是我們平時在家里種的。
庫拉索蘆薈是原產于非洲北部的。為多年生肉質草本。莖高30-60厘米。葉片狹披針形,長15-36厘米,寬2-6厘米,邊緣有齒狀尖刺,花莖圓柱狀,花黃色有赤色斑點,花期2-3個月。
蘆薈在我國古代就有引種,比如,宋代的本草里就說“蘆薈出波斯國,今為廣州有來者”,意思是說,我國廣州有引種的。另外還有一種叫做中國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引種品。
通腑分為攻通、養通和理通。攻通多用于實證;養通多用于虛證;而理通實證、虛證均可使用,臨床應用范圍更廣;再者,理通通理三焦,比“攻通、養通”通的范圍更廣。三焦是六腑之一,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即將軀干劃分為3個部位,橫膈以上為上焦,包括心、肺;橫膈以下至臍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冰
現任北京天安中醫醫院心腦血管科副主任醫師,曾在北京某三甲醫院從事心腦血管病臨床工作近三十年,和劉生堂院士一起引進澳大利亞“BPA血液凈化與細胞激活”技術治療心腦血管病取得巨大突破。獨創了適合亞洲體質心腦血管病患者的“血液凈化與細胞激活”療法,該療法對腦血栓、腦梗塞、中風及其后遺癥、冠心病、心梗、動脈硬化、靜脈曲張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都有很好的療效,許多患者從此遠離心臟塔橋,動脈支架手術的威脅。對腦動脈粥樣硬化,腦血栓、煙霧病有獨特的治療效果。
吳嘉瑞
男,副教授,中藥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醫大師顏正華教授再傳弟子。現就職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吳嘉瑞副教授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特聘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考試命審題組專家,國家級中藥學教學團隊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科組主要成員,中國老年學會醫藥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大學青年發展研究會學術發展組組長,顏正華名醫工作室核心成員。曾以嘉賓身份做客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講授國醫大師用藥思想和中醫藥保健養生知識。
顏正華
男,江蘇丹陽市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曾任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醫學藥學組成員、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醫藥組成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全國藥品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暨藥學專題委員會委員、全國高等醫藥院校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藥學會理事暨北京分會常務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