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7李杲《內外傷辨惑論》發揮了張元素(1151-1234AD)臟腑辨證之長,書內區分了外感與內傷病證。
宋慈《洗冤錄》法醫學專著,為處理死傷獄斷案的法典和依據。
1249李杲《脾胃論》內科脾胃病專書,很有實用價值。
1253嚴用和《濟生方》個人著作,為嚴氏50余年經驗的總結,收載藥方400首。
1254陳文中《小兒痘疹方論》論述痘疹病因治法,并附有方藥。
1263陳自明《外科精要》本書標志當時外、傷科的確立。
金、元 (公元1115 - 1368年)
1294曾世榮《活幼心書》元代專書,選錄了切于實用的兒科驗方。
1306王好古《湯液本草》介紹藥理、各病主治藥、用法和炮制。
1330忽思慧《飲膳正要》以正常人膳食標準立論,制定了一般飲食衛生法則。
1335齊德之《外科精義》對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和診斷方面都有一些新觀點。
1343危亦林《世醫得效方》設有骨折脫位的整復及固定專論,對骨傷科有重要貢獻。
1347朱震亨《格致余論》力倡「相火論」,「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學說。
《局方發揮》反對忽略辨證,機械地搬用「局方」和濫用辛燥藥物的風氣。
5、醫藥學理論和實踐進一步發展
明 (公元1368 - 1644年)
1368王履《醫經溯洄集》本書將傷寒與溫病區分開來,分別對相關的治療方法加以詳述。對溫病學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1406朱橚《救荒本草》選定可供災荒時食用的植物414種。
1408明政府《永樂大典》大型類書,收載明代以前的醫書甚多。乃古代中國大的典籍。
1442冷謙《修齡要旨》一部內容豐富的氣功與養生保健專書。
1443明太醫院特請專人仿照宋代式樣,另行鑄造針灸銅人。
1492王綸《本草集要》藥物專著,發展了陶弘景(456 ~ 536AD)的通用藥分類法。
1528薜己《口齒類要》現存早期的中醫口齒科專書。
1529高武《針灸聚英發揮》匯集了16世紀初以前,十余種針灸文獻的理論與治療經驗,同時附有作者的一些見解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