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麻和木
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改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
麻和木的癥狀經常一起出現,但在中醫里,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于高血壓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概率。
5、酸
酸說明經絡氣血供應減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
人在劇烈運動以后,比如短跑比賽,事后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
正常狀態下,消耗和補充是一個平衡,所以養生運動從來不是劇烈運動,而是氣血供求平衡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導引術等,西方醫學也非常推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柔韌性運動等。
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癥狀。
6、腫和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來調理。很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實就是經絡里的瘀血。
同時還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蓋內側的血海穴(簡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于右膝髕骨上緣,2~5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仿此)。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氣血能量博大如海。
血海穴位于脾經,脾主統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亂行、不淤積的功能,經常按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對消除淤腫有輔助治療作用。如果按摩的時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經常按摩。
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按摩,找到疼痛點再進行按摩。
其次還可以在三焦經查找有關痛點,《難經》言:“三焦主氣”,凡是“氣病”,都可以通過三焦經來治療,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療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療脅痛。三焦氣不順主要集中在頸部與上臂之間。
患者無事時可以把手當作耙子,從頸部、肩部往手臂后方細細地耙下來,直到無名指。然后哪里痛就重點撓片刻,這樣就能理順三焦之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