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日三餐,都少不了湯。湯是很美味又營養有養生的。那么,如何喝湯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營養價值?在喝湯時要注意哪些呢?
湯泡飯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習慣,為了節省吃飯時間,或者是個人的口感喜好,喜歡將湯泡飯吃,而還有些父母也常常這樣用湯泡飯喂小孩,他們認為經湯泡過的飯會變得更松軟,更容易下咽和消化。
這不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頭上的味覺神經沒有刺激,食物一定要先經過牙齒的咀嚼,讓唾液均勻地攙和到食物中去,才能使淀粉酶充分發揮作用,把淀粉變為麥芽糖,進行初步消化,再進入胃腸。
湯泡飯不用細嚼,就直接進到胃里,勢必增加胃腸的負擔,食物中的養分也不容易被徹底吸收。胃和胰臟產生的消化液不多,這就加重了胃的消化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病的發作。
喝湯去渣
濃湯中肉類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剩余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湯渣中。
喝熱湯
口腔、食道、胃黏膜高承受60度,溫度過高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損傷。
飯前喝、飯后喝差別很大
喝湯的時間很有講究,俗話說“飯前喝湯,苗條又健康;飯后喝湯,越喝越胖”,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飯前先喝幾口湯,將口腔、食道潤滑一下,可以防止干硬食品刺激消化道黏膜,有利于食物稀釋和攪拌,促進消化、吸收。
重要的是,飯前喝湯可使胃內食物充分貼近胃壁,增強飽腹感,從而抑制攝食中樞,降低人的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