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方法的背離
再看現代瑜伽運動中的瑜伽用具和練習方法,也是與傳統瑜伽的要求有很多背離之處。
首先,看瑜伽用具。現代瑜伽運動中的用具包括三個部分:一是瑜伽服飾,如瑜伽專用服、瑜伽襪、瑜伽手套等等;二是瑜伽輔助工具,如瑜伽墊、瑜伽繩、瑜伽磚、瑜伽球等;三是瑜伽書籍和相關音像制品。包括書刊、電子書籍、光盤等。初在中國講習瑜伽的張蕙蘭女士在她的講解中很清楚地要求,修煉瑜伽時,不需要專門的制服,只要穿戴寬松、舒適即可,并且身上不要穿戴任何金屬飾品。修煉瑜伽時以赤腳練習為佳,根本不需要什么瑜伽襪和瑜伽手套等多余的服飾。瑜伽墊、瑜伽繩、瑜伽磚、瑜伽球等這些專用工具,也是因為瑜伽運動的盛行,而給瑜伽運動生硬加上的用品。實際上,這些專用工具,在生活中都有很好的替代物品。如瑜伽墊,在張蕙蘭女士的瑜伽課程中就沒有這個東西,她是用家庭使用的普通地毯來鋪墊。家用地毯比專門的瑜伽墊更合理、更舒適,因此更適合練習瑜伽時使用。因為它不僅能起到減少地面不平和太硬對腿部產生的不舒適感,而且地毯的面積比狹窄的瑜伽墊大,更適合肢體的伸展。瑜伽書籍和相關音像制品更是層出不窮、多如牛毛,讓人分辨不出真偽,但一個共同之處是,都價格不菲,購買一套書籍音像制品要百元以上,是真正的盈利產品。所以,這些所謂的瑜伽專用服飾都是瑜伽流行后,以盈利為目的,給瑜伽的練習生拉硬套的所謂專用器具,是現代瑜伽運動商業化的結果。
其次,在練習過程中,也出現了類似生搬硬套的所謂瑜伽體位。實際上,真正修習瑜伽,是對體位沒有嚴格要求的。只要盡己所能,盡力而為就行了。在做一個動作時,如果身體顫抖或者感覺不適,要即刻收功還原,以免對身體造成損傷。現代瑜伽運動中的教練是把學員集中在場館中,一個體位接著一個體位地教授,有人腿位或者身體其他部位位置不夠高或者不夠直的時候,要一個個糾正,而不詢問修習人員的感受和身體的耐受能力。學員也會“嚴格”要求自己,盡量使體位達到教練的要求,從而造成有些人超越身體極限的練習,給身體造成了損傷,出現了韌帶拉傷、軟骨撕裂、肌肉疼痛、關節炎癥、神經痛等癥狀。在臨床上,由于瑜伽練習不當而導致損傷來就診的病人就不少,甚至達到每月逾千人[7]。
再次,是瑜伽修習的方法的背離。瑜伽的修習方法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調息(調和呼吸)、冥想(統一精神)和體位(調整姿勢)。先說調息。調息并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是與呼吸有關的某種活動。呼吸只是達到真正調息的許多練習中的一項而已。調息是指控制呼吸。現代瑜伽運動中的許多瑜伽教練認為調息就是調整呼吸,只從字面上對調息加以理解。完全誤解了調息的深層含義。調息是瑜伽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控制呼吸,就可以控制身體內的活動、神經系統的活動以及思維的活動。人就可以認識自我,控制自我,從而到達平靜、和諧的境地。冥想的核心就是專注。從底層的人到厲害的瑜伽師,使用的都是同一種方法,就是專注。專注的力量越強,事情也會越成功[8]。現代瑜伽運動中往往忽視了冥想的過程,在對呼吸稍作調整之后,隨之就進入了體位訓練的過程。但就是被這種健身為主要目的的瑜伽中的體位訓練,也出現了極大的偏差。瑜伽教練注重體位的標準和完善,而傳統瑜伽是這樣說的:瑜伽是一系列身體的和精神的修習,必須每天練習,直至達到某種更高狀態。因此非常有必要找到一種可以長期堅持的姿勢。這種姿勢必須是每個人都容易做到而且毫不費力的[9]。因此,不是高難度的瑜伽姿勢就是水平高的瑜伽,這是許多教練給學員造成的錯誤觀念。
產生的影響及后果
從上述現代瑜伽運動與傳統瑜伽的諸多背離,使許多人對瑜伽產生了錯誤的理解。多數人將練習高難度的瑜伽動作作為瑜伽的較高境界,認為能做出各種復雜、艱難的動作就是高水平的瑜伽師。實際上,這樣的認知不僅與傳統瑜伽的理念背道而馳,而且會給練習這些高難度動作的人造成身體的傷害,這些人當中不僅有瑜伽課程或者瑜伽會館的學員,也包括不少經過短期培訓就從事瑜伽教學的瑜伽教練。看看下面這些報道: 2007年11月,河南有媒體報道,一個25歲的女孩因為練瑜伽而受傷住院。醫生檢查后說,她是左膝內側韌帶撕裂,至少需要休養兩個月才能恢復。此前,上海某媒體報道,在虹口某小區論壇,有人稱,他參加的一期瑜伽班有6人被拉傷或扭傷。澳洲新南威爾斯傷害危險研究中心在2005年列出的一份調查顯示,死亡幾率大的運動是釣魚,因為釣魚者容易被海浪卷走,其次就是瑜伽。調查更顯示,練習瑜伽的人四分之一都曾經受傷。臺灣近期的一項研究也指出,部分長期練瑜伽的人,由于姿勢不正確,或者用力過猛,出現了椎間盤退化、磨損問題,有個30多歲的修煉者脊柱已退化如60歲。
曾翻譯過《綜合瑜伽論》的徐梵澄先生曾在奧羅賓多修道院修習多年,他寫道:室利·奧羅賓多修道院,空氣不同了。這里沒有佛堂、沒有神像,沒有十字架,沒有法服,設有袈裟,沒有任何儀式,沒有戒律,無所謂清規。曾經有弟子問室利·奧羅賓多:“我們當守些什么規律?”答復:“這里沒有什么規律。你只需在心中樹立一警衛,凡有什么情命欲念要進來了,驅遣它。所共同信仰的是‘神圣者’如此而已。”[10]在修道院中,有人愿意靜坐內省,有人喜歡散步或聽音樂,“各從所好,從不勉強”。只是“若干年來,大眾同修一‘集體瑜伽’,每星期大眾聚集一次,聽一陣音樂,靜坐一刻鐘。再一次,聽聽神圣母親的廣播,再坐一刻鐘。在修為上呢,一人進步了,大眾同時進步了。大眾進步了,一人也同時進步了。[11]
由此看來,傳統瑜伽并沒有什么清規戒律,只須在內心中樹立一個警衛,防止各種私欲的侵襲。真正的瑜伽是通向自我完善的道路,是身體的釋放、內心的平靜和精神的自由,是和諧、自然的產物,是人們向往的高境界。而現代瑜伽運動則使人們在誤以為是修習瑜伽的同時,使身體造成了不應有的傷害;使向往心靈平靜的人遭遇更多的煩惱和迷惑。
總結:當今瑜伽運動不是對傳統瑜伽的完善和發展,只是給健身活動添加了瑜伽修習的少量因素,冠以“瑜伽”之名的一種改良的健身運動而已。(文章原載于《陜西教育·高教版 》,刊期:2012年2期,作者:王延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