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考驗選手心理壓力 唯金牌論引反思
據報道,倫敦奧運會北京時間今天進入第四天的角逐,中國隊目前是已經獲得了9枚金牌、5枚銀牌、3枚銅牌的好成績,暫列獎牌榜的第一位。
這三天在射擊場,中國隊收獲了兩枚金牌。一枚是首金,易思玲的女子10米氣步槍;一枚是郭文珺,女子10米氣手槍。魏寧拿到了女子雙向飛碟的銀牌,王濤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拿到了第四名。這三枚獎牌都非常不容易,拿牌的過程也都很相似,就是自己的穩定發揮加上對手的失誤。>>>減壓新思路 讓你不知不覺變輕松
射擊比賽偶然性非常大,郭文珺后一槍反超對手,意大利男子10米氣步槍名將卡普里亞尼,后一槍失誤,將冠軍拱手送人了。有驚喜也有失望,這就是競技體育的魅力。
之前中國隊運氣超好,到了第三天,朱啟南出了問題,決賽都沒有進。究其原因,是心理壓力太大,賽后教練說,朱啟南賽前心里狀況非常糟糕,又想打好拿金牌,又懷疑自己的實力,感覺四年前北京奧運會的陰影再次籠罩了自己。
同樣是壓力大,易思玲的首金壓力大不大?郭文珺的衛冕壓力和第一槍嚴重失誤的壓力大不大?都大,但是她們克服了壓力,憑借超強的心理素質戰斗到底。可惜朱啟南沒有。我想這次失利對朱啟南的射擊職業生涯是一個轉折點。
和朱啟南情況很相似的是,美國人埃蒙斯,被譽為中國人的老朋友了,資格賽才第35位。北京奧運會冠軍印度人賓德拉也沒有發揮好,資格賽第16,也無緣決賽。>>>減壓新策略 宣泄你的“垃圾桶”
和中國隊一失利就絕望不一樣的是,很多外國選手都是非常輕松高興的,該拿第一的拿了第三,也同樣高興。他們覺得能夠參加比賽,在全世界面前秀一下,就已經很開心了。當然,外國運動員跟我們不同的是,他們很多人有自己的職業,運動員只是一個兼職,平時利用業余時間訓練,我們國家都是職業運動員,一天能練10個小時以上,就是為了拿金牌,目標不同,導致了心態不同。
射擊場前兩天都有金牌,賽后的媒體競爭是更為激烈,幾大門戶和專業體育網站,都在爭奪運動員資源,在拿了金牌之后第一時間拉過去做訪談。在賽后每個網站都會派出好幾人的隊伍,不錯眼珠的盯著運動員。大家是拼人緣、拼關系、拼文件各種方式。
首金易思玲的贊助商賽后邀請易思玲去做活動,讓記者們等了十多個小時,半夜的時候才把易思玲請過去。可見,奧運會賽場上是運動員的戰場,賽場下是媒體的戰
這也說明中國競技體育目前還是唯金牌論,不論是體育總局,還是媒體、觀眾,依然把冠軍捧在手心,第二名以后就沒人理了。其實,很多運動員雖然沒有拿冠軍,但是他們成績提高了很多,戰勝了自己,同樣是值得頌揚的。
怎么給運動員減壓了?要從三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是官員們。奧運奪金當然是喜事,但是某些官員如此重視,這種“重視”怎么不會給運動員帶來壓力呢?
其次,是媒體。奧運會是媒體四年一次的盛宴,當然不會放過。當媒體鋪天蓋地報道給與她們過重壓力時,運動員可能還沒等到比賽就先崩潰了。比賽剛一結束,一些媒體報道趙穎慧的時候就冠以“悲情人物”,“心理素質不佳”來形容,而某廣播電臺更是質疑“怎么派這樣一個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去參加比賽”。讓人聽著不知作何感想。
后,就是觀眾了。奪取金牌當然高興,但是大家千萬別忘了,參加奧運會的都是世界高手。在這樣的比賽中,不是主場優勢,天時,地利,人和就能獲勝的。有少數網友一看到杜麗失利了,就加以指責,這樣肯定不好。畢竟16天的比賽才剛剛開始,運動員出現失誤是必然的,我們不能給與他們太大的壓力,而要給與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