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營衛生會》篇上說:“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于此,故獨得行于經隧,命曰營氣。” 請看,“經隧” “經隧”,不但是“經” 還有“隧”,不是“管”又是什么?只有“血”在其中運行,不是“血管”又是什么? 《素問。平人氣象論》上說:“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 這里,明明是心臟跳動,而《內經》說是“氣”啊。
《靈樞。五十營》上說:“人經脈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故人一呼脈再動,氣行三寸,一呼脈亦亦吸脈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脈,周身十六丈二尺,以應二十八宿,再動,氣行三寸。” 這里明明是動脈管的跳動,血液的波行,而《內經》以為是經脈里的“氣” 在行走啊。俞氏還能說經脈里氣的運行和血管里血液的運行,如“風馬牛不相及” 了嗎?
《靈樞。九針十二原》上說:“經脈十二,絡脈十五,凡二十七氣以上下,所出為井,所留為榮,所注為腧,所行為經,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腧也。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這里不僅認為經脈是“氣”在行走,連同絡脈也認為是“氣”在行走。我們觀察人體,那青色文理的,像樹枝狀的,網絡在皮下的東西,俞氏認為它是絡脈呢,還是血管呢?我知道他必然會閃避說,“它是血管啊!”那么請問,古人所說的絡脈是浮在表面而常見的東西,除了這皮下靜脈管之外,還有什么是可以看得見的?俞氏何不仔細想想。而且所謂“神氣”這種東西,《靈樞。營衛生會》篇里解釋說:“血者神氣也(血就是神氣)”。這樣看來《九針十二原》所說的 “經脈十二、絡脈十五之節,神氣之所游行出入”的意思,不是別的,說的就是血液的運行出入罷了。俞氏將怎么解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