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的辨證基本就局限在發熱期,這可謂本末倒置。《傷寒論》對重要的生命征象和指標無能顧及,卻孜孜不倦地窮究于是有汗還是無汗,是脈緩還是脈急。有汗而脈浮緩者屬太陽病中風的桂枝湯證;無汗而脈浮緊者,屬太陽病傷寒的麻黃湯證;無汗、脈緊而增煩燥者,又屬大青龍湯證等等。實際上這些看似不同的“證”,其本質上的原因都是由漢坦病毒感染導致的全身小血管和毛細血管的損傷,引起滲出、出血,造成各器官功能的異常。初期抗病毒治療可能有效,退不退熱,發不發汗,與疾病預后全不相干;后期則以生命支持技術為主,如少尿期的透析,消化道大出血時的止血和輸血技術,多尿期的電解質紊亂調整,重癥時的生命監護等等才是治療的重要手段。
任何事物的真相和本質都是基于客觀事實的,疾病的病因和病理也是如此。雖然認識事物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不代表結果可以脫離事實。任何方法得出的結論必須回歸事實,必須以事實來驗證是否正確。《傷寒論》采用了粗淺觀察和無限想象的方法,沒有認識到微生物與傳染病的關系,也從未表現出任何有效的防治作用。在《傷寒論》的誤導下,中醫理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由于不知道傳染病的根本病因和病理生理,《傷寒論》的所謂“辨證施治”只能是“辨證蒙治”。 “辨證施治”的神奇效果和《本草綱目》中各種荒誕的“效驗如神”一樣,全是自說自話,迄今沒有一例能經過嚴苛的雙盲對照實驗的驗證,其療效永遠都只能停留在中醫支持者的嘴上。顯然,《傷寒論》只有醫學史的價值,沒有臨床實用價值。清人張志聰說“不明四書者不可以為儒,不明本論(《傷寒論》)者不可以為醫。” 其后半句可以改為:不明《傷寒論》之謬者不可以為醫。而明知其謬卻仍以此為醫者則不可以為人。
總結:綜上所述,我想大家都該知道了“夾陰傷寒”是不存在的病,《傷寒論》毫無臨床價值,希望大家都能認清了。(作者:余云岫、純翔、棒棒醫生,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