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研究的丑聞
面對現代醫學的迅猛發展,找不到客觀依據的經絡學說越來越難以立足。于是不斷有人試圖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來證明經絡的存在,也即所謂經絡學說的科學論證。
自1954年起,朝鮮平壤醫科大學教授金鳳漢開始研究經絡系統,但朝鮮學術界普遍認為金鳳漢不遵守科學研究的范式,并準備將金鳳漢從學術界清除出去。但金鳳漢獲得了某些領導的支持,1963年,金鳳漢宣布發現了經絡的解剖結構,聲稱經絡系統是有實體的,由 “鳳漢小體”(即穴位)和“鳳漢管”以及在管內流動的“鳳漢液”組成,是新的、獨立的解剖學和組織學結構。這一消息震驚了世界醫學界,朝鮮領導人宣稱,原子彈、宇宙飛船、鳳漢管,是20世紀世界三件偉大的發現。
僅僅兩個星期之后,《人民日報》用兩個整版刊登了金鳳漢的研究報告和我國衛生部致朝鮮保健省的賀電。《人民日報》在評論中認為,金鳳漢的發現是具有世界意義的貢獻,這一巨大成就為現代生物學和醫學科學開辟了新的廣闊前景。然而中國學術界對金鳳漢的研究和《人民日報》的報道普遍持懷疑態度,并擔心由此導致學術上和政治上的極大被動。中國科學家認為,金鳳漢的研究報告中缺乏具體的方法描述,無法進行重復驗證;而鳳漢小體和鳳漢管既然肉眼可見,但數千年都沒有人看到更是無法理解。
1964年,衛生部部長錢信忠率專家代表團應邀訪問朝鮮,參觀了金鳳漢的研究所,在回國后的匯報會上出現了兩種不同意見,因此決定進行驗證工作。中國科學家用簡單的實驗就否定了“鳳漢管”的存在,金鳳漢的研究成果實際上只是血液中凝固的纖維蛋白,屬于生物化學和生理學的基本知識。“鳳漢小體”的驗證結果同樣也是否定的,數十人在顯微鏡下觀察了兔子全身皮膚的無數切片,僅僅在兔子肚臍部位發現了類似“鳳漢小體”的組織,而且是早就知道的淋巴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