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人如何照顧老年肺心病患者
1.心理護理。
患者由于長期軀體不適,有些家屬對患者的痛苦漠不關心,使患者悲觀、煩躁、恐懼心理加重,常常對治療喪失了信心。所以要以患者為中心做好生活護理,在日間護理的同時與患者談心,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及需要并滿足他們,使患者保持樂觀情緒,積極主動參與治療。
2.合理用氧。
根據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不同合理用氧,一般給予低流量、低濃度持續吸氧(氧流量1-2升/分鐘)。如病情需要提高氧濃度,應輔以呼吸興奮劑刺激通氣。吸氧管每日更換一次,濕化瓶用滅菌水,吸氧時應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精神狀態、呼吸方式,同時還可作動脈血氣分析,判斷療效。
3.加強基礎護理。
患者應臥床休息,取坐位或半坐位,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耐心勸告患者戒煙,消除對呼吸道的不良刺激,室內定時開窗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注意防寒保暖。長期臥床者,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勤翻身拍背,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和床鋪整潔,防止褥瘡發生。應適當給予高熱量、高蛋白、低鹽、易消化食物,補充機體消耗,增加抗病能力。
4.促進飲食舒適的護理。
增加患者的飲食營養是促進身體恢復的關鍵,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為患者提供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粗細搭配,低鹽低糖的軟飯或半流質飲食,保證一定量的纖維素,如芹菜、菠菜、西紅柿等,每日3-5餐,每餐七八分飽,多吃水果,如香蕉、梨等,既有利于營養供給又有助于通便。但如有心衰時避免進食肉類,防止心衰加重或發生心律失常,甚至造成死亡。因為動物肉類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吸收入血液后使血液的黏滯度增加,加重心臟負荷,還可造成胃擴張,使胃的排空延長,迷走神經興奮,心臟受到抑制,危及患者生命。進餐時協助患者擺至舒適體位,把食物放在方便取用位置,必要時協助進餐,餐后整理床鋪,恢復利于休息的舒適體位。
5.促進體位舒適的護理。
肺心病患者為減輕心肺負擔,減輕呼吸困難,被迫呈端坐位或半坐位,易增加疲勞感,導致焦慮、煩躁等心理問題,為減輕或降低不適程度,減少并發癥。我們給患者制作支撐架墊,以海棉墊并用布包裹,使患者頭部、背部與雙上下肢都有依靠的支撐點,而處于放松狀態,增加舒適感,以達到相對身心舒適。
6.促進生理舒適的護理。
生理舒適是身體的感覺,是護理環境巾的溫度、濕度、光線、音響等帶來的舒適:南丁格爾強調病房必須空氣新鮮,各種舒適護理中,環境清潔安靜是重要的護理活動,特別對住院患者,適宜的音響、光線、氣味、溫濕度能提高環境的舒適度,減少疾病帶來的不適:因此,病室既要注意通風,又要保持室溫(18℃-20℃)及濕度(相對濕度60%左右)。室內空氣定時消毒,嚴禁吸煙,禁止頻繁探視,保持病室安靜:病室應安裝窗簾,避免陽光照射,晚間應調節燈光至暗淡,減少感官刺激。護理活動中嚴格做到“四輕”:走路輕、說話輕、開關門窗輕、操作輕。對病人的技術護理操作盡量集中實施,努力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休息環境。
7.睡眠前的舒適護理。
睡前喝熱牛奶、溫水泡腳、背部按摩,減少睡前引起興奮的話題和活動;對因呼吸困難直接影響睡眠的患者應采取有效的解除呼吸困難的措施,如改變臥位和遵醫囑應用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藥物等,教會患者使用放松術,如聽音樂、全身肌肉放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