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孕期出現腹痛有時時正常現象,也許是胎動或者宮縮。但是,有的腹痛就補可以被忽視,說不定護危害到寶寶健康。那么,下面就拉和小編一起盤點孕婦養生秘訣,揭秘如何處理孕期腹痛。
孕期腹痛別怠慢
小王今年34歲,前幾年頻發習慣性流產,此后3年未孕。2011年5月中旬,月經未如期而至,她欣喜地發現,自己懷孕了。
寶寶來之不易,小王和家人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度過每一天。期間,她多次出現下腹墜脹,幸好就醫及時,經多次保胎,均化險為夷,順利度過了6個多月。2011年12月20日,小王覺得下腹墜張,偶有下腹陣痛且外陰分泌物增多。因為要上班,她決定堅恃到周末再住院保胎??上?,周末到了,醫院到了,包裹胎兒的水囊卻已脫至宮頸口。醫生遺憾地告訴她,她已失去保胎的佳時機,流產不可避免。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孕期腹痛是孕媽媽常遇到的不適之一,常常折磨著準媽媽們。一旦腹痛,多數都會馬上尋醫問藥,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但仍有少數孕媽媽,不分情況,一味采取等等看的態度,延誤時機釀成大錯。
生理性腹痛無出血
女性懷孕后,子宮明顯充血并逐漸增大,平時用來固定子宮位置的四對韌帶在受到牽拉抖動或突然位移時會產生疼痛。
在孕早期,疼痛常表現為下腹正中或兩側的鈍痛、隱痛或牽拉痛、刺痛和跳痛,或腰酸腰痛,每次發作時間很短暫,輕微可耐受,無陰道流血。
到孕中期,疼痛主要表現為下腹兩側昀短暫鈍痛,不伴發熱和嘔吐腹瀉,偶有壓痛且大多發生在體位變動或遠距離行走時,而臥床休息后則能緩解。有的則是胎兒在母腹中踢腿引起母親的疼痛。
孕晚期的子宮增大,不斷刺激肋骨下緣,可引起肋骨鈍痛,表現為一側或雙側上腹痛,以左上腹部痛為常見,偶有不能耐受者需藥物鎮痛,適當的體位變化則有利于疼痛的緩解,無需特殊治療。
還有一種生理性疼痛,叫希氏宮縮痛。自妊娠12 - 14周起,子宮出現不規則無痛性收縮,特點為稀發和雙側不對稱。盡管其強度及頻率隨妊娠進展而逐漸增加,但孕婦并無疼痛感覺,持續時間也不超過30秒。但至孕晚期,準媽媽夜間休息時,宮縮漸強,偶有引起下腹痛。但該疼痛不伴宮頸擴張,亦無陰道分泌物增多現象,據此可與早產先兆相鑒別,到白天疼痛可自行緩解。
上述疼痛是一種生理現象,對腹中胎兒及母體均無明顯不利影響,不必顧慮。不過,希氏宮縮(痛)進一步加強即可引起流產和早產,時常需由醫生經相關檢查或動態觀察才能認定,切不可自作主張,延誤對孕期病理性腹痛的及時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