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中醫如何來調補心神?
春季溫度濕度變化大,易煩躁。普遍特征為身體無明顯病痛,但就是感覺心煩氣躁。其原因在于溫度濕度不穩定、人體難以調適,導致內分泌及交感神經功能失調。適當選用一些中藥調補,可減緩煩躁。
合歡飲解郁
合歡皮各10克及決明子2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30分鐘即可,有助降火清熱、解郁除煩,茶飲建議于當天喝完,并在晚上9點前飲用完畢,以免因夜尿影響睡眠。
龍骨茶除煩
龍骨可強腎益精,并具鎮定安神、除煩的功效,各取5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開后,再轉小火煮30分鐘后飲用,同樣于當天晚上9點前喝完,避免夜尿問題。
金針湯定心
金針有助安神寧心、除郁緩躁,豬肉則可滋陰潤燥、補腎,可搭配煮成湯品。將750毫升水煮開后,加入30克,豬肉絲及干金針各50克,煮熟后食用,每天喝1碗。
除了以中藥茶飲、湯方緩解外,一些蔬果如包心菜、獼猴桃、南瓜等也有助于安神定心,同時適當運動并避免油炸、高糖分甜品等食物。
結語:春季不僅是自然界蘇醒的時節,也是人體陽氣蘇醒的時節,春季又與肝臟互動,因此春季養生應以養陽、養肝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