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現代職業人群生活節奏快,飲食不正常導致胃病人群加劇。每到秋冬寒冷季節,胃病更容易發作,早晨起床容易惡心、嘔吐。而胃病要“三分治,七分養”,所以在平時有什么養胃的好方法呢?下面就教你養生堂吃豬肚治胃病的秘方吧!
揭秘關于吃飯的20個標準
吃飯也講規矩的,怎么吃好,怎么吃有營養,怎么吃健康,筒紙們都來學習吧,生活可是本百科全書呢,不多吸收點知識,怎么來享受生活呢?~看看你還有你的家人,達標了嗎?能達到以下幾個標準呢?
1.先吃愛吃的食物
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此時該先吃哪個?專家提示,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2.吃飯時挺直腰背
人們吃飯時身體處于放松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 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3.吃飯環境要安靜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顯示,隨著噪聲增大,受試者感受食物甜味和咸味的敏感度降低。研究還表明,嘈雜的就餐環境會使人的味覺變遲鈍。專家建議吃飯時不要選擇環境嘈雜的餐館,有輕柔音樂做背景,可以讓人吃得更香。
4.多嚼硬的食物
根據年齡不同,可適當補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黃瓜等。這是因為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可以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癥的作用。
5.別一個人吃飯
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單調,會造成營養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的分泌也相對旺盛,可使食物盡快地消化和吸收。此外,多人一起吃飯,食品種類也多,每種吃一點容易達到營養平衡。
6.特別餓時喝點粥
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么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然后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尤其注意,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酸奶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7.飯后別馬上用腦
飯后,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后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開始工作。飯后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8.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
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美國一項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討論復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9.兩餐間隔4至6小時
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會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至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至6小時比較合適。
10.早飯吃熱的
清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于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面包等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