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練功期間會有不順的地方,可以只是的發現,也可以及時的改正錯誤的地方。
異常反應也稱不良反應,在練功中由于對練功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未能正確掌握,所以在練功中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如頭昏腦脹、胸腹脹滿、氣不歸原等各種反應。這些異常反應的出現,影響練功的進展和健康,故稱不良反應。遇有此種情況出現時,應及時從各方面調整、糾正。一般在短時期內,大約一周左右,即可自行消失。如出現異常反應后,未能及時糾治,異常反應進一步發展,長期不消失,即會造成偏差。故有人認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即為“偏差”。一般異常反應有如下幾種。
1、雜念叢生,心意散亂
練功者由于平時的內外環境的紛擾,或練功前思想負擔過重,精神緊張,未能做好思想準備工作。致使練功時雜念紛擾,千頭萬緒接踵而來。初學者練功時,愈急于入靜,愈不能入靜,愈想排除雜念,反而雜念愈多,以致精神更加緊張,甚至不能繼續練功。這多是由于用意過重引起的。在練功中雜念紛來時,應順應自然,不要勉強抑制,經過一段時間,約20至30分鐘,靜觀雜念出入,雜念逐漸會減少。或當雜念繁多時,意守呼吸用數息法,即在練功中默念自己呼吸的次數,或默念字句法,進一步把全身放松及思想放松,即可使雜念逐漸減少。如雜念過多,煩躁不安,可暫停練功,散步片刻,待心情平靜后再開始練功。
2、胸悶憋氣,呼吸不暢
練功中由于姿勢不當,如收腹挺胸或含胸過甚,或呼吸用力過強,勉強追求深長細勻的呼吸,用力氣沉丹田,或停閉呼吸時間加長,意守呼吸過重等,均可造成胸悶憋氣、呼吸不暢。如有上述癥狀出現時,應找出原因加以改正,重新調整姿勢。如挺胸者應調整胸部肌肉放松,呼吸過重或閉氣時間過長者應改為自然呼吸。如由于意念過重者,應將意守強度減低,改為似守非守。這樣使姿勢、呼吸、意念均調整到放松和順乎自然,胸悶等現象即可得到糾正。
3、心慌心跳
少數練功者,在練功中出現心跳加快或自覺心慌,有的是偶爾出現,也有的持續時間較長。臨床觀察心慌者,多由于練功時思想有顧慮,姿勢不自然,全身未能放松,呼吸用力或停閉呼吸時間過長引起。尤其是心臟神經官能癥或有心臟病的患者發生較多。如遇有此種癥狀發生,應及時解除思想緊張,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待心慌平靜后,再進行練功。如因心臟神經官能癥或心臟病引起者,可平時適當加服鎮靜劑或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等藥物以助糾正。
4、頭昏、頭脹、頭痛、耳鳴目眩
練功中出現頭昏、頭脹、頭痛及耳鳴目眩的癥狀,多由于情緒緊張,用意念強度偏大,或勉強用意念導引氣血上頭,或意守部位偏高,如意守上丹田(印堂或百會),或強行呼吸閉氣引起。如出現此癥狀,應放棄意守,采取自然呼吸,待頭部癥狀消失后,再繼續練功。如意守部位過高,應改為意守下丹田或涌泉穴。一般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及中老年人練功,應意守下丹田,不守上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