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謙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歸納了火針的適應癥。“火針者,即古之燔針也。凡周身淫邪,或風或水,溢于機體,留而不能過關節,壅滯為病者以此刺之。”
此階段已逐步形成了較完善的火針理論基礎,不僅從刺法、適應癥、禁忌癥上有所擴展,還對火針的針具進行了規范,火針已用于內外科、兒科、五官科等各種專科疾病的治療,并且有大量的醫案記載,為火針療法的成熟階段。
普及提高階段
針具由傳統的粗火針發展到細火針、電火針、電熱針,治療范圍則擴展至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個方面,近些年甚至發展到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探討火針的治療機理。
新中國成立后,由于針灸得到普及和提高,火針療法也從新得到重視,針具由傳統的粗火針發展到細火針、電火針、電熱針,治療范圍則擴展至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腫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等各個方面,近些年甚至發展到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探討火針的治療機理。
對火針治療機理的研究 近年來對火針的抗炎機制研究較多。卓鷹等用火針針刺關節周圍阿是穴治療23例類風濕患者觀察提示火針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甲皺微循環。李暉等則報道火針可以降低類風濕關節炎模型大鼠的關節腫脹度,使血清皮質醇升高、IL-1β降低,并認為火針對血清皮質醇、IL-1β的調節可能是火針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內在機制之一。于雯等研究表明,火針可以改善哮喘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外周血清IgE的含量,從而提示火針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抗炎、平喘、抗過敏的作用。
對火針刺法的研究 師氏“新火針”采用金屬鎢制作的細火針,其刺法上為深速刺、深留刺、淺點刺、慢烙刺、速烙刺,對火針的創新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王祚邦等用火針刺水道、歸來穴治療卵巢囊腫的研究表明深刺比淺刺療效好。唐勇認為燒針的方式需與針刺部位的體位呈垂直方向,并認為將所需加熱部分置于外焰一次性燒針以達到“針紅”的要求,而不是分段進行燒針。也有資料對火針針刺時間進行研究表明對風、寒、濕性關節炎患者進行治療發現三伏天效果好。文紹敦點刺穴位放血治療足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研究認為血量越多效果越好。
對治療范圍的研究 溫麗君對1950年~2002年的火針文獻資料進行統計得出在此年間,外科文獻報道多,其次為內科及皮膚科疾病,且多為常見病,腫瘤科、神經疾病、心血管病方面的報道較少。近幾年來火針的適應癥也有擴充,已經突破了傳統的主治范圍,用于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如火針對乳腺纖維瘤、更年期綜合征、外陰白斑、治療慢性結腸炎等疾患均有較顯著的療效。
火針治療原理
火針既有針的機械刺激,又有火的溫熱刺激,對風、寒、濕、痹等具有獨到的治療作用。火針是從古代“九針”中的大針衍化而來。火針療法的治病機理在于借“火”之力刺激穴位或局部,具有溫經散寒、祛風化濕、活血通絡、扶正祛邪以及以熱引熱、行氣散毒的作用。
借火助陽溫通經絡
火針療法通過加熱的針體,通過腧穴將火熱直接導人人體,直接激發經氣,鼓舞血氣運行,溫壯臟腑陽氣。火針借火熱之力,達到溫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暢通,通則不痛。
開門去邪散寒除濕
開門祛邪,即通過灼烙人體腧穴而開啟經脈脈絡之外門,給外邪出路。痹證日久,必然在體內產生一些諸如瘀血、水濕等致病性病理產物,一旦形成,就會停滯于局部經脈、關節,火針治療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熱引熱行氣散毒
針借助火力強開外門,將邪引出體外,火針不僅對于風寒濕引起的痹證和寒證有效,同時對熱癥也卓有成效。熱證由于局部血氣塑滯,火郁而毒生,往往出現紅腫熱痛等多種表現。使用火針,借火力強開其門,引動火熱毒邪直接外瀉,從而使熱清毒解,同時可以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腠理宣通。
現在臨床研究認為以火針直接刺激病灶及反射點,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組織水腫、充血、滲出、黏連、鈣化、攣縮、缺血等病理變化,從而加快循環,旺盛代謝,使受損組織和神經重新修復。火針攜高溫直達病所,針體周圍微小范圍內病變組織被灼至炭化,黏連板滯的組織得到疏通松解,局部血流循環狀態隨之改善。
結語:看了小編介紹的有關中醫養生火針的截介紹,你是不是以前不懂火針,現在已經動了呢?火針就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中醫養生療法,火針養生是有很多好處的哦。它不僅可以治療一些疼痛而且還可以幫你美容減肥哦。小伙伴們聽了是不是很心動啊,那么趕快行動起來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