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來越熱了,身體也會越來越缺少水分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及時的補充水分了,如果喝了很多水還是覺得口干的話,我們就要注意了。那么口干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口干怎么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口干是非常多見的現象,一般在天氣炎熱,汗水流的多,喝水再少的時候會發生。
口干及時飲水就能解決,但如果長時間口干,喝了水很快又渴,又需要大量飲水,甚至飲水不能解渴,這就要引起重視。春季口干非常常見,這是由于氣候因素導致的。春季是自然界陽氣升發的季節,氣候由寒轉溫,北方春季又多風,風盛則燥,再加今年降水極少,氣候干燥,大多數人都會有口干的感覺。
口干與津液輸布相關
口干是人體內津液缺乏的一種信號,提醒人們應及時補充水分。中醫認為,人體津液的代謝與胃腸的吸收、脾的轉輸、肺的布散、腎的蒸騰氣化有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口干。
我們身體里面的津液的不足原因有很多種的,有的是絕對的不足,比如吃得鹽比較多,而且喝水又少,出大汗,拉肚子等等。
還有一種情況是體內本身并不缺水,甚至體內水很多,但就是口渴,這也分很多情況,比如肝硬化腹水的病人,腹內有很多水,但舌紅少津,患者口很渴,這種情況稱為旱澇不均。
人體內水液的代謝需要腎氣的蒸騰氣化、脾的運化轉輸、肺的宣發布散。如果腎氣蒸騰氣化能力減退,盡管體內水液很多,但津液不能上達于口,人也會感到口渴。這好比我們鍋里水很多,但鍋底只放了一支蠟燭來燒水,水蒸汽就很少,就會發出缺水的信號。中醫認為,動則生陽,通過合理運動,人體陽氣能夠發揮正常的蒸騰氣化作用,體內的水分得到正常布散,不需要喝很多水,也不會感到口渴。
飲食節制會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一般來說,成人每天大約需要2200毫升水,從食物中可獲得1000毫升水,其他的1200毫升則要從飲水中補充,才能滿足人體的生理需要。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干了才想到應該喝水。
喝水的話,我們好喝溫水,胃火太旺的人也可以喝些涼開水,喝茶也是可以的,但是有胃病的話,一定要謹慎,飲料好不要多喝。
胃熱往往與飲食有密切關系。日常飲食也會影響到口干與否,如嗜好厚味、辛辣、煎炸食物、吃得太多。飲食過多會加重胃的負擔,會化熱、生痰,因此需要減少飲食。吃七八分飽,以素食為主,清淡飲食,這樣才能更加健康。
中醫辨證應對口干
口干的原因主要有:胃熱熾盛、濕熱郁蒸、水飲內停、肺燥津傷、陰虛火旺等。胃熱、胃火旺的人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舌紅苔黃燥;濕熱郁蒸口渴,口渴但不想喝水,或飲而不多,伴胸脘痞滿,納呆,肢體倦怠,大便溏而不爽;水飲內停口渴,口舌干燥而不欲飲,腹滿身重,舌淡胖有齒痕,苔滑或膩;肺燥津傷口渴,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干咳無痰,肌膚干燥,大便干結,舌紅苔薄而干;陰虛火旺口渴,口干咽燥,夜間尤甚,手足心熱,潮熱盜汗。
不同的口渴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治療,胃熱熾盛需要清胃熱,可以選用牛黃清胃丸、竹葉石膏湯;濕熱郁蒸可以用藿香、佩蘭、蘆根代茶飲,清熱化濕;水飲內停代表方為五苓散,健脾利水;肺燥津傷可以用清燥救肺湯,陰虛火旺可以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陰虛燥熱口渴,可用麥冬、石斛、菊花代茶飲。
口干的常見疾病
1.干燥綜合征
口干是本病的主要癥狀之一。患者唾液減少,吞咽干的食物十分困難,舌及口角開裂疼痛,極易患齲齒。半數左右的患者腮腺腫大,部分患者有頜下腺或附近淋巴結腫大的癥狀,部分患者伴有關節疼痛,以肘、膝關節多見。嚴重者可致心臟、腎受損。患干燥綜合征者眼內還常有異物感、燒灼感,且鼻孔干燥。
2.糖尿病人
糖尿病人的典型癥狀可概括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由于多尿,體內失水,口腔干燥。一般情況下,口干是糖尿病的早期信號,但還要測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