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
(1)火柴灸:每穴灸1,每日1次。
(2)燈火灸:灸治數及時間同“(1)”。
(3)艾條溫和灸:每穴灸5~10分鐘,每日2次。
(4)艾卷雀啄灸:灸治時間同“(3)”。
(5)艾炷隔蒜灸:艾炷如棗核大,每穴灸5~10壯,每日1次。
(6)艾炷隔仙人掌灸:灸治壯數及時間同“(5)”。
驗案舉例
汪某,男,16歲,學生。患者惡寒,發熱,頭痛,右側面腮腫脹熱痛2天。曾服西藥安乃近解熱鎮靜,肌注青霉素40萬單位,每日2次,口服磺胺劑等。次日發熱增高,體溫39.8℃。伴嘔吐,兩側腮部漫腫,局部堅硬拒按,咀嚼吞咽困難,便結,溺赤,舌質紅,苔薄黃,脈象滑數。
診斷為流行性腮腺炎。證屬外感風溫疫毒,肝膽郁火壅滯于少陽經脈。治以調和氣血,祛除風邪,疏通少陽經絡瘀滯為法。灸治取角孫穴(雙)。灸后次日熱退,面部腫脹漸消退,第三天痊愈。
1、過于疲勞、精神高度緊張、饑餓者不宜針刺。年老體弱者針刺應盡量采取臥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輕。
2、懷孕婦女針刺不宜過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禁止針灸。
3、小兒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針。嬰幼兒囟門部及風府、啞門穴等禁針。
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發性出血,損傷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針刺。
5、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予針刺。
6、眼區、胸背、腎區、項部,胃潰瘍、腸粘連、腸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恥骨聯合區針刺時應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誤傷重要臟器。
7、針刺對某些病癥確實有極好的療效,但并非萬能,特別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療,應根據情況及時采用綜合治療,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發揮針灸的作用。
針灸的四類禁忌人群
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較高,一旦形成傷口,即便是小小的針灸針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處理針口或者控制飲食,還有可能引起傷口、針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實施針灸。
2、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這些人群的凝血時間比較長,或者是難以凝血,導致針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礙人群也是不適宜實施針灸的。
3、皮膚感染、潰瘍、瘢痕和腫瘤部位不適宜針刺。
4、白血病人群不適宜針刺等。
結語:流行性腮腺炎在春季比較流行,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護,即使是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也不用著急中醫針灸可以很好的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后小編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