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調節陰陽
人體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而陰陽失衡就會發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陰陽重新恢復平衡。
2.調和氣血
氣是生命之源,血為物質基礎,氣血充足、氣機條達則人的生命活動正常;反之則發病。艾灸可補氣養血、疏理氣機,且可提升中氣以達養生保健的目的。
3.溫通經絡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通暢則利于氣血運行及營養物質的輸布,若病邪侵及經絡導致其閉阻不通則會引發疾病。艾灸借助其溫熱肌膚的作用,溫暖肌膚經脈,活血通絡,以達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之效。
4.扶正祛邪
正氣存內則邪不可干,艾灸通過對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體正氣,增強機體防病抗病能力。
另外,現代研究還證實,艾灸能增強白細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種特異性和非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提高其免疫效應,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同時,艾灸還能改善人體各個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利于多種疾病的康復。正是通過以上原理,艾灸能達到養生保艦防治多種常見病的目的。
美容常灸5個穴
好氣色往往反映出健康的身體狀況,針灸科醫生指出,只有臟腑功能正常,氣血旺盛,才能保持青春、容光煥發。出現黑眼圈、眼袋和面部皺紋時往往需要滋陰補腎、清降虛火、化瘀通絡,艾灸以下這些穴位,有助你從內而外調出好氣色。
合谷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氣匯聚的重要穴位。《四總穴歌》說“面口合谷收”,就是說合谷穴具有治療面部病癥的作用,因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
背部腧穴
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艾灸這些穴位,可增強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
太溪
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艾灸此穴,可滋陰益腎。
水分
水分臍上1寸處。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時可消除水腫。
三陰交
三陰交在內腳踝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艾灸此穴可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調節內分泌。